第111章 北宋名將楊無敵 (第1/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時的天幕已經開始介紹下一位意難平人物。
第六位:楊業。
楊業,原名重貴, 被北漢世祖劉崇賜名為劉繼業,麟州新秦人,後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北宋名將。
楊業年少時為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部將,後周元年(951年),劉崇割據太原,建立北漢政權,擢建雄軍節度使、侍衛都虞候,長期守代州,抵禦遼朝的侵擾,屢立戰功,時稱“劉無敵”。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炅親率大軍圍攻太原,楊業隨北漢主降宋,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後任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次年,楊業在雁門關之戰大破遼軍,殺其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以功遷雲州觀察使。
雍熙三年(986年),遼朝兵勢甚盛,楊業提出一個可保萬全的作戰計劃,遭到潘美和王侁等人的反對及誣衊,被迫冒險迎敵。
不久聽到楊業兵敗的訊息,非但不前去援救,反而帶兵逃跑。
楊業見無援兵,只能再率部下力戰。
最後楊業因坐騎重傷不能行走,被俘,三日不食而死。
《宋史》中評價楊業道:“業不知書,忠烈武勇,有智謀,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
在代縣城中,有一座古老的鐘鼓樓上懸掛著“威震三關”、“聲聞四達”兩塊巨大的題匾。
傳說這是人們為紀念楊家將不朽功勳,流傳至今的一處珍貴遺蹟。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北漢廣運六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劉繼元不敵宋軍猛攻,決定投降,楊業仍據城苦戰。
宋太宗平時就聽說過楊業的名氣,讓劉繼元勸降楊業。
劉繼元派親信勸降,楊業北面再拜,痛哭流涕,解甲投降,謁見太宗。
太宗非常高興,加以慰撫,恢復他的本姓楊氏,並將其名改為單名“業”。
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軍隊回朝以後,任命楊業為鄭州防禦使。
宋太宗又考慮到楊業對邊境的戰事很有經驗,又改任他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太宗密封錦囊給他,賞賜的財物非常豐厚。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
楊業領數千騎兵從西陘而出,繞到雁門關以北,往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是為雁門關之戰。
楊業因此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依然兼任鄭州、代州的職務。
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見到楊業旗號,即刻逃遁。
鎮戍邊疆的主將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書誹謗楊業,宋太宗閱畢後,從不多問,封好奏章交給楊業,以示對其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
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任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主將,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護軍。
各路大軍接連攻下了雲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個州,軍隊駐紮在桑乾河邊。
恰逢東路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在岐溝關之戰中慘敗,各路軍馬都被撤回,潘美等人回到代州。
不久,朝廷下詔把這四個州的百姓遷徙到內地,命令潘美等人帶領部下的軍隊保護百姓。
當時遼朝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
楊業對潘美等人說:“遼兵兵力和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朝廷只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只需帶領部隊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