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明真的亡於萬曆麼? (第2/4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夠挽回嘉靖一朝的積弊。
這個社會問題,以後變得更為激烈。
按照明穆宗的佈置,高拱是外廷的顧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宮中,朱翊鈞自然依靠馮保。
但是,馮保與高拱的關係非常惡劣。
此前,司禮監掌印太監職位空缺,高拱先後推薦了陳洪、孟衝,就是不願讓馮保做掌印太監。
神宗自己在登極詔中也命令他們:朕方在沖年,尚賴文武親賢,“共圖化理”,“與民更始”。
明神宗馮保知書達禮,又有文藝素養,所以很受明穆宗的喜愛。
馮保利用皇權更迭之間的權力真空,透過遺詔驅逐了政敵孟衝,親自任司禮監掌印太監。
而此時的內閣首輔高拱也對馮保欲除之而後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給事中程文、吏科都給事中雒遵、禮科都給事中陸樹德都開始彈劾馮保。
由此,一場政治鬥爭勢必不免,鬥爭中,衝突雙方是馮保和高拱,而張居正表面上是幫助高拱的。
但實際上,張居正與馮保關係非常密切,早就預謀趕走高拱。
明穆宗末年,高拱為內閣首輔。
神宗即位之後,高拱“才略自許,負氣凌人”, 恰恰觸犯了“自負付託之重,專行一意,以至內猜外忌” 的為臣大戒,最終在官場角逐中失利。
人事變更的結果,張居正依序升為內閣首輔,責無旁貸地肩擔起培養萬曆皇帝的重任。
而此次政治震盪對幼小的萬曆皇帝產成的刺激也頗為深刻:“專權之疑,深中帝心,魁柄獨持,以終其世。晚雖倦勤,而內外之間,無復挾恣意如初年者。主術所操,為得其大也。”
而且高拱為人性格執拗,出言偏頗。
明穆宗去世時,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了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神宗即位後,馮保將這句話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講,十歲小孩哪能決事當皇帝”。
神宗聽到這話,“專權之疑,深中帝心”。
於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十六日將他免職,以張居正取代他的位置。
此後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終堅持自操威柄。他說過“若用舍予奪,不由朝廷,朕將何以治天下!”
高拱一走,高儀也驚得嘔血三日而亡,三位內閣顧命大臣中只剩下張居正一人。
同時,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問題也堆積如山。
面對著這些重重的困難,這個萬曆帝沒有畏縮不前,為了“皇圖永固”,他以“少年天子”的氣派,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殺予奪在朝廷這根權柄,勵精圖治,推行新政,朱翊鈞在位前十年中很有所作為。
張居正為內閣首輔以後,朱翊鈞將內廷的事務託給馮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對張居正不僅委以重任,而且尊禮有加,言必稱“元輔張先生”,或“張先生”,從不直呼其名。
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十九日,張居正剛剛走馬上任幾天,朱翊鈞就單獨召見他,共商大計。
由於明穆宗在位從沒有召見過大臣,所以這事在當時曾引起轟動,使廷臣看到朱翊鈞承業治國的精神和決心,又大大提高了張居正的威信
朱翊鈞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全力支援張居正,合力進行改革,推行萬曆新政。
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萬曆元年(1573年)推行的章奏“考成法”。
它是針對官僚作風和文牘主義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提高朝廷機構辦事效率。
按照考成法的要求,事必專任,立限完成;層層監督,各負其責。神宗說:“事不考成,何有底績。”
其時,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