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少陵野老,詩聖杜甫 (第1/4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白,一個在文壇被稱之為謫仙人的存在。
很多人覺得他是盛唐的產物,沾了盛唐的光,沒有盛世大唐的榮耀,就沒有李白這些耀眼的成績。
但很多人忽略了李白自身的天賦,那些天馬行空的詩句可不是依靠努力就能想出來的。
所以說,文壇詩詞這一方面,李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緊接著天幕又公佈了排行第二的人物。
杜甫(712年2月12日 [1]—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襄陽,自其曾祖時遷居鞏縣。
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時期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
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
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
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
祖籍襄陽,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
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
杜甫於唐睿宗太極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於鞏縣。
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
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這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例如他五六歲時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
後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範宅裡,遵化裡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
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裡欣賞過畫聖吳道子畫的五聖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後的詩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
當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作的詞賦,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
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