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華夏最偉大的戰爭 (第2/4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光在位時空。
道光帝望著天幕痛哭不已。
“辱沒先人!愧對列祖列宗!愧對列祖列宗啊!”
“皇上要注意龍體啊!您是大清的根本,決不能因小失大!”
“什麼是因小失大?朕死後你讓朕怎麼面對列祖列宗?你告訴朕啊!”
“報!啟稟皇上!英吉利艦隊已經攻佔了多個港口!”
“怎麼辦?現在怎麼辦?你們快想想辦法啊!”
“皇上,為今之計就只能議和了!”
“真的就只有這一條路可以選了麼?”
……
咸豐在位時空。
“皇上!英法聯軍已經打過來了!”
“撤!”
“皇上!真的要撤麼?微臣願意死守京城!”
“你守得住嗎?僧格林沁三萬鐵騎精銳以傷亡過半的代價,也只打死了敵軍不到十人!這仗你說怎麼打?”
“皇上!”
“撤!”
……
大清位面非常熱鬧,而天幕還在繼續講解。
……
第十場戰役:抗日戰爭。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瀋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 ,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東北 。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 。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後果。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1894年甲午戰爭後,中國與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日本利用條約中從中國奪得的賠款2.3億兩白銀中的80%來發展軍事,開始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並把“大陸政策”定為基本國策。
1900年,因為庚子事變問題,日本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之一,佔領天津、北京,並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攻克俄國建立的旅順口要塞,並於對馬海戰中重創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在中國東北的特權,更加加強了日本的野心。
1910年日韓併合,更使日本有朝鮮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的德國勢力,進而佔據山東。1915年,跟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徹底取代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1927年,中國國民革命迅速發展,日本一面策劃“滿蒙”獨立,一面出兵濟南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
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有外務省、陸海軍省、參謀本部、關東軍及有關中國問題專家等人參加的“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確立了先佔東北、內外蒙古,進而侵佔全中國的擴張政策。
隨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摺》,明確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擴張總戰略藍圖。
《對華政策綱領》和《田中奏摺》的出籠,標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