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罄竹難書的血淚史 (第1/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4年5月,中央指示冀魯豫軍區向水東地區增派兵力和幹部,極力擴大水東抗日根據地,開闢水西抗日根據地,和其他部隊一起實現控制中原的目標。
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衝、龍陵,收復西南失地,成為了日本在中國戰敗的轉折點。
1944年6月20日-30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率官員訪華,並與蔣介石舉行會談。
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兩軍會師於芒友。
至3月,反攻勝利結束。
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斃傷日軍4.9萬餘人,基本消滅了日軍第18、56師團。
1945年2月,英、美、蘇三國首腦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在蘇聯的克里米亞半島簽訂《雅爾塔協定》,規定在歐洲戰爭結束後三個月內,蘇聯應對日宣戰。
中國沒有被邀請參加。
由於美英是以犧牲中國的主權(如承認外蒙古獨立),來換取蘇聯對日出兵的條件,也被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
1945年3月起日軍先後發動豫西鄂北會戰和湘西會戰。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大會召開。
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
至此,歐洲戰爭結束,盟軍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後之打擊”。
由於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已試驗成功,美國新總統杜魯門對於蘇聯的參戰並不抱太大興趣,所以未邀請蘇聯協商或署名,造成蘇聯頗為不滿。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宣告,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
8月10日、11日,中國共產黨延安總部向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連續釋出7道反攻命令,並限令敵偽向中共武裝繳械投降。
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透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之命令,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由南京飛抵湖南芷江進行乞降會談,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
“芷江受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
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在首都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9月3日被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日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