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亡國滅種的艱苦歲月 (第2/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宣告》,號召全民族抗戰。
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1937年7月28日,日軍猛攻北平南苑,守軍將領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
次日,北平失陷。
30日,天津失陷。
國民政府定下了“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大方針,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行動。
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在游擊戰中組織起來,隨著力量的增強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最後打敗敵人的方針。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初期,蔡元培與厲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聯合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積極組織發動文化界人士及民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蔡元培還與厲麟似等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創始成員聯合全國各大高校校長、教授聯合發表長篇宣告,揭露日軍蓄意毀滅中國教育機關的罪惡暴行,並組織救亡協會下設的國際宣傳委員會擴大對外宣傳,爭取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
1937年8月13日,上海南火車站的日軍首先遭到國軍轟炸。
雖然日本方面派出上海派遣軍(三個月後增加到50萬人),開始向上海進攻。
中華民國則派出中央軍精銳和大批內地省份部隊(包括川軍、滇軍、桂軍、粵軍、湘軍等)合計70萬人,與日軍血戰三個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華”之戰略,此即為淞滬會戰(第二次淞滬抗戰) 。
指揮淞滬會戰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是馮玉祥,後蔣介石親自兼任。
8月14日,《國民政府自衛抗戰宣告書》正式發表,這是中國從區域性抗戰向全面抗戰轉變的重要標誌。
1937年8月20日,中國國民黨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透過該條約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1937年11月派遣蘇聯空軍志願隊來華作戰。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
隨後,八路軍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937年9月中旬,太原會戰爆發,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