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第1/2頁)
宏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那些妄博清名的門生們逼迫下,張居正的人格個性深刻逆轉,袁枚最後下結論:&ldo;此後臺臣諫官,閣臣大學土,水火僨興,互相誹詆,無一日休,必至國亡而後已;如庸醫治病,專務鬥藥淨方,而不顧其人之元氣命脈也。揚其波者,中行與有罪焉!&rdo;
袁枚以他獨到的眼光,從明萬曆五年&ldo;奪情&rdo;之議中找到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古今中外凡能盱衡世局、帷幄運用者,必有與世俗迥異的經歷。多少人年幼時都曾立下遠大理想,發誓將來要建功立業,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在現實的高牆前一次次被撞得頭破血流,理想就被藏於心底,變成遙不可及的夢境了。
王國維曾說:&ldo;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l;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r;,此第一境界也;&l;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r;,此第二境界也;&l;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此第三境界也。&rdo;
處於奪情風暴中心的張居正,少年成名,宦海沉浮三十載,位極人臣榮登首輔,其情其景,不正暗合了&ldo;獨上高樓&rdo;的孤獨?彼時的張居正,回顧自己幾十年的忐忑歷程和對改革夙願的憧憬,不正應了&ldo;望盡天涯路&rdo;的豪邁?
權傾天下之時,父親突然故去,為人子者遠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不能靈前盡孝已讓這個從小接受儒家正統禮教教育的權臣內心備受煎熬,更受打擊的是,自己專行一意站在為國盡忠一邊,卻挑起全天下讀書人的怒火,成了時代的敵人,即使是自己親密器重的學生和老鄉,也跳出來猛烈攻擊自己。
這一切,都讓這個已過&ldo;知天命&rdo;之年的老人愈發心寒,哀莫大於心死,恰好與王國維總結的&ldo;為伊消得人憔悴&rdo;的第二境界相合。
風暴中心的張居正和他的新政,此番憔悴過後,註定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也不知這條路上的張首輔,匆忙前進之餘,何時才會&ldo;驀然回首&rdo;,找到闌珊燈火之中的最終方向。
第十二章 衣錦還鄉
風光無限的首輔
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紫禁城內喜氣洋洋,在英國公張溶、大學士張居正等重臣的主持下,萬曆與善良賢惠的王氏結婚,從此,大明帝國的王皇后誕生了。既然皇上大婚禮成,張居正懇切乞求皇帝許他回家安葬父親。已成婚的皇帝不得已批准了首輔請假,卻規定五月中旬必須返京。
張首輔即將歸葬父親,如此一來首輔之位暫時留出空缺,由誰代理首輔的重職?張居正再三思索:
鄉居的前首輔高拱與己有隙,殷仕詹有太監幫助,都有可能東山再起。恩師徐階雖不會有&ldo;搶班奪權&rdo;的心思,但他德高望重,又是師輩,自己回來後如何開口重登首輔之位?那些迂腐文人定不會放過口舌之爭,自己到時只能屈居其下。更為重要的是,恩師治國理念與己相差甚遠,在政策理解和制定上都存在著難以填補的鴻溝。
幾番深思熟慮後,他請求增加閣臣,推薦素有人望的馬自強以及自己欣賞的申時行。
馬自強極力反對奪情,張居正不但沒有排擠他,還把他援引入閣,馬自強自是感激不盡;申時行是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的狀元,張居正任翰林院掌院學士時的門生,以文章受知於居正,個性溫和、不立異說,張居正對他頗為注意,多方加以提拔。
這樣,內閣又新增了兩位閣臣,可萬曆還是唯恐張先生走後政局有變,特派司禮監太監王臻到張先生府第,除了賞賜五百兩銀作為路費,還專門贈他&ldo;帝賚忠良&rdo;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