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第1/2頁)
宏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留心細節問題,總挑選最好的賜衣贈送給俺答,每年賞賜俺答的綢緞、鐵鍋、茶葉等物品,他都要親自一一過目,以保證其數量和質量。
俺答為表感激,多次派韃靼專業畫師千里迢迢趕到北京張府,為久仰大名的張首輔繪像,並常常對著畫像上的端莊大臣頂禮膜拜,寄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感恩。
當然,張居正也從不遷就俺答提出的過分要求。俺答有時得寸進尺,貪婪之念日熾,製造摩擦侵擾當地百姓,明廷隨即嚴令閉關閉市,直到俺答悔過自新,安分守己,才恢復關市。
正如晚清思想家魏源在《聖武記》中盛讚:&ldo;高拱、張居正、王崇古,張弛駕馭,因勢推移,不獨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為本朝開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賜。&rdo;
和議互市,開闢了漢蒙間和平融合之新時代,西北邊疆一帶的人民再也不會遭受韃靼鐵騎的蹂躪,兩族人民生產發展,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那綿延的長城、高聳的敵臺、雄偉的城市成為張居正經略北邊的歷史豐碑。
第六章 兩虎相鬥
高拱扼徐階,居正傾高拱,三人皆良相,而恩怨權勢相軋如此。
‐‐孟森
敵乎?友乎?
高拱、張居正這對刎頸之交曾經惺惺相惜,一度聯手合作,擊敗內閣其他競爭對手,排除萬難促成大明帝國和蒙古雙方的封貢互市,開創了明蒙數十年的太平基業。
好景不長,&ldo;名望相近則相嫉妒&rdo;,張高二人雖都是治世名臣,卻也無法跳出這個怪圈。當時的有識之士,對兩賢未能合作多有惋惜。
高拱老鄉馬之駿在《高文襄公集序》中曾言:&ldo;隆萬間,所稱最名相二,曰高新鄭公文襄(高拱,諡文襄),張江陵公文忠(張居正,諡文忠)。兩公鍾異姿,膺殊寵,履鼎貴之位,豎震世之勛,皆大略相同。第不幸而以相傾之材,處傾軋之勢。以故袒文襄,則絀文忠;袒文忠,則絀文襄。然有識者恆致嘆兩賢之厄,何渠不渙枘鑿,而塤篪之要,皆豪傑之致也。&rdo;
張居正老鄉李騰芳對兩人評曰:&ldo;新鄭、江陵兩公皆負不世出之才,絕人之識。本以忠誠不二之心,遭時遇主,欲盡破世人悠悠之習,而措天下於至治。其所就雖皆不克終,然其所設施,亦已不可泯矣。獨怪兩人始相得甚歡,卒於相抵。&rdo;
高張二人都無比忠誠,且身負奇才,勵精圖治,不幸的是,兩人沒能合作到底而淪為互相傾軋。
權位的互相逼近是矛盾叢生乃至反目為仇的根源,明朝特有的內閣制度使內閣首輔與次輔雖然僅是一步之遙,權力地位卻有天壤之別,而能當上次輔的,個個也都是人中龍鳳,怎能坐看自己成為&ldo;行百里者半九十&rdo;的一員?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張璁、桂鄂之於楊廷和,夏言之於張璁,嚴嵩之於夏言,徐階之於嚴嵩,高拱之於徐階,一代代次輔無一不是經過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才得以扳倒首輔,位極人臣。張居正和高拱,也概莫能免,二人的反目不僅是兩位能臣之間人際關係的破裂,也是自從嘉靖中期以來內閣傾軋內訌的縮影。
高拱、張居正二人心高氣傲,個性張揚,才能一時瑜亮。強烈的權力欲,志向、性格上的相似點,註定他們無法在小小內閣中和平共處,更何況兩者利益多有衝突,門生部下也時有交鋒,他們兩人的分道揚鑣,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的中後期,在兩人表現得親密無間時,罅隙已慢慢浮出水面。作為內閣首輔的高拱發現曾經的小弟羽翼漸豐,共事多年的經歷讓他深知張居正的秉性:勁氣內收,貌似古井無波,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