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財政支出 (第1/4頁)
十七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治理黃河是件大事,加上朱瞻埈又提出了重開隋運河的大工程,這就使得這件事變得更加重要和龐大。
原本只是戶部和工部就能搞定的事情,變得必須要報到皇帝御前,由各部商量著來了。
為了能夠更好商討這件事情,朱瞻埈也透過水鏡和朱高熾一起參與了御前會議。
“鄭王提出的計劃都知道了吧?說說看,你們怎麼看。”朱棣放下了手中的摺子,轉頭看向了一旁候著的六部尚書,見沒有人主動發言於是主動點名道:“夏元吉,你們戶部先說吧!”
但凡要花錢的事情就繞不開戶部,所以夏元吉對此也早有準備,於是開口道:“回皇上,若只是每年投入一筆銀子整修河道,讓各地方自行治理當地水患,這個開銷並不大,戶部也很好做這件事。
即便是按照鄭王殿下所說,將一個大工程分成幾年,一年完成一點,對於戶部來說都能夠接受。
但重開隋運河……這開銷太大了,臣計算過,若是以朝廷去年的歲入和支出來計算,想要完成這麼大的工程,朝廷至少要投入至少十年的賦稅才有可能完成這項工程。”
十年,無疑是一個漫長的數字,對於朱棣來說這麼長的時間是他所不願意去等的。
而且對於朝廷來說,長達十年的時間持續性的向一個專案投入海量的錢糧,也是一件很難堅持的事情。
這當中牽扯和涉及到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甚至於十年時間,都夠餵養出一個利益階層來了。
不過夏元吉也補充了一句:“這是臣按照往年朝廷維持正常的支出、而且不額外增加賦稅的情況來計算的,至於說倭國的白銀和南洋的海貿收入,這部分並未列入其中進行計算,還請皇上明鑑。”
聽到夏元吉這麼說,朱棣倒是微微頷首,對夏元吉說的這個情況略微感到能夠接受一些了。
畢竟朝廷今年從倭國拉回來多少白銀,又從南洋的海貿中獲得了多少利潤,這是有目共睹的一件事情。
可以說,這兩塊的收入,已經不比朝廷一年下來收上來的賦稅少了。
所以對於如今的永樂朝來說,大筆的開支倒也不是花不起,只是相對來說需要做一個計劃,不能說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那樣的話很容易讓財政出現問題。
“工部說說看,如果重開隋運河,大概要花費多少銀子?”朱棣對夏元吉所說的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隨即便向工部發去了詢問。
作為主管朝廷工程建設的部門,修運河需要戶部出錢、調動役夫,工部要出的則是工程技術人員,並且拿出整個工程預算。
“回皇上,根據工部的計算,重新開鑿一里運河大約需要花費五萬兩銀子,若只是疏浚和清淤,則相對開支較低,大約是兩萬兩銀子!根據通濟渠和永濟渠的情況來計算,考慮到有些河段尚能通行,工部給出的預算總體開銷最少要在兩千萬兩銀子以上!”工部尚書宋禮報出了一個堪稱天文數字的預算。
雖然這個時代工程預算做的很粗放,但宋禮給出的數字也是有足夠的理論依據的,至於說每一里的造價,則是宋禮按照朱瞻埈的要求做的一個估算,方便大家瞭解修這麼一條運河到底要花多少錢。
而且宋禮還是儘可能的樂觀估計,把數字往保守了說的,完全重開的話,那個數字就算是把大明未來十年全部的財政收入都填進去也是不夠的。
聽完了宋禮的報價,一旁的朱高熾不由得心疼的說道:“永濟渠全長一千九百多里,通濟渠長一千兩百多里,單只是一條運河想要修好就需要花費兩千萬兩銀子不止!
或許故隋河道還能用,只是需要清淤和重開,並不需要完全重開,但這個開支對於朝廷來說還是太大了!
即便按照瞻埈說的將這個工程分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