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三子行不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懷仁二年,土耳其總督法正飛鴿急報,馬其頓國主亞歷山大,統一希臘,宣佈東征波斯。(這應該是蝴蝶效應,不然不至於提前一百年發生這種事情。絕對不是作者君想要看看東西戰神的對撞)
步軍野戰,他指揮的突厥步兵,居然不是對手。唯有嫡系“蒙古騎兵”才能抗衡,但他的兵馬數量實在太少。
所謂蒙古騎兵,和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沒關係,實際上就是少量吳軍騎兵指揮,主要是東胡,匈奴,婁煩奴隸為主。因為都出身內外蒙古大草原,得名。
但由於都是黃種人,吳軍將領相對更加信任。土著白人步兵,顯然沒那麼信任。
這幫僱傭軍打仗很水,自然打不過亞歷山大。
吳王地發現第三代成功上位後,沒有過多留戀。
選擇再次阻止吳王領的大軍西征。
這一次懷仁帝選擇派出十萬大軍“出兵助戰”代價是,獲得河西地區,也就是甘肅中西部。
吳王地感覺自己也活不長了。不僅僅把河西地區交給他,還把河套朔方軍鎮和新疆中南部,全部交給孫子。懷仁帝大喜。
一邊抽調禁軍精銳給爺爺助戰,另一邊派多位大都督,前往接收。
由於受不了朝廷的規規矩矩,很多定居朔方的勳貴,選擇賣掉朔方的莊園,定居去了今非昔比的蒙古草原。
吳王地害怕自己一去不復返,所以不僅僅把至關重要的朔方軍鎮軍權,移交給洛陽朝堂,也把河西,新疆移交給了朝廷。
同時內蒙古東部的大草原,一分為二,靠近大同為核心的中部,併入代國,交給此時都還健在的代王恆。東部交給了燕國,燕王定,居然也沒死。國力反而由於長期休養生息,日漸強盛!自然他們再強,也遠不如修養生息到了第三代的吳帝國,畢竟人口基數和最肥沃的土地都在吳帝國手上!
面對老父親的饋贈,兩個兒子毫不猶豫接受了。
這引得公子團,公子結,公子艾等兒子不滿,主要是他們擁有的衛國,魯國,實在是太小了。
面對親爹打下如此巨大的江山。
他們很難守在這裡。
吳王地於是讓他們把魯國,衛國送給懷仁帝。
懷仁帝立即廢魯國,設魯郡,廢衛國,設東郡。
把諸侯國徹底趕出中原。
隨後,吳王地把草原的龐大版圖,分給了三個兒子,主要是隻有這三個兒子,才能控制得了。自然還因為他們背靠人多勢眾的吳帝國,不會出現歷史上蒙古帝國因為人口基本上不夠,被當地人同化的悲劇!
公子艾佔據和林,霸佔外蒙古和西伯利亞東部,稱東吳王。並從國內招募人手,加強對土著貴族的打壓!
公子團
佔據唐努烏梁海山脈以西的西西伯利亞地區和東歐大片草原,建西吳領。稱西吳王。
公子結,跟著親爹抵達中亞,在撒馬爾罕古城建立中吳“領”。
他們可不是光桿司令區得,帶了一大幫人。在國內也招募大量遊手好閒的壯青年。
所以三王掌權,實際上有利於吳王地鞏固統治。
他也不怕這些兒子敢在他活著的時候搞事情。
等他抵達波斯總督區首府,波斯波利斯。
才知道,為什麼一團糟,簡單地說,就是巴比倫總督石乞居然病死了,一樣活不過他的還有波斯總督馬孫成。
這些名將大將的突然去世,導致各個總督區缺乏團結和配合。只留下法正在土耳其總督區苦苦支撐。
當吳王地抵達兩河流域的時候。
他的軍隊數量已經擴大到了近40萬。
但讓他頭疼的事情是,將領,尤其是獨擋一方的高階將領,居然很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