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法已予以否定。
卜伽丘從小在商人和市民的圈子中間長大,這和他日後在作品中鮮明地表達新興市民階
層的思想感情,是很有關係的。他自幼愛好文藝,喜歡讀書,萌發了將來做一個大詩人的心
願。大約在他十四歲的時候,老卜伽丘不顧兒子的志趣,把他帶到那不勒斯去習商。他混了
六年,毫無成績,老卜伽丘只得叫他改行,在那不勒斯學習教會法典,因為這是有利可圖的
行業。枯燥乏味的宗教法又耗去他六年歲月。卜伽丘痛心地認為,他學詩無成,白白地蹉跎
了十二年大好光陰。
幸而當時那不勒斯的宮廷比較開明,在國王周圍,除了封建貴族、早期的金融家、遠洋
歸來的航海家等外,還聚集著一批學者,有些還識得希臘文,帶有人文主義思想的色彩,在
當時的義大利形成一個文化中心。卜伽丘借光他父親的影響(那不勒斯的財政靠佛羅倫薩金
融界的支援),有機會參加宮廷的一些社交活動,擴大了他在文化領域中的視野。在他逗留
那不勒斯的這段時期,開始摹仿當時盛行的雕琢堆砌的文體,寫起詩文來。
他把他早期的作品都奉獻給他青年時代的情人“菲亞美達”,並且在帶有自傳性的作品
中追敘了他在教堂中初次遇見菲亞美達,一見鍾情,二人以後熱戀的光景。《十日談》中的
七個講故事的姑娘中,有一個就叫做“菲亞美達”,作者把她形容得非常美麗:“一頭金黃
的鬈髮,一直披到潔白細膩的肩膀上。她那鵝蛋臉兒才真多是百合花般潔白……”(第四天
結束部分)。學者們向來認為這位在創作生活上給予卜伽丘很大影響的菲亞美達,就是那不
勒斯國王的私生女兒瑪麗亞。不過現在學術界也有對這一說法予以否定的。
卜伽丘的第一部比較成熟的作品是長篇小說《菲洛柯洛》(Filocolo,l336),用託斯
卡尼語散文寫成,敘述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姑娘和一個青年異教徒的愛情故事,他們克服重重
阻礙,終成眷屬;其中有兩個作為插曲的故事後來收在《十日談》裡。《菲洛柯洛》可說是
歐洲文學中第一部長篇小說。
牧歌《亞美託的女神們》(Ameto,1341-1342)採用神話題材,是對於愛情的歌頌,
由於愛情的點化,一個粗魯的牧羊人一變而為心地高尚的青年;還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有詩有
散文的作品在結構上和《十日談》有相似之處,七個仙女各自向牧羊青年亞美託訴述自己的
愛情故事,文筆也比較流利,有人甚至稱這部牧歌是“雛形的《十日談》”。
卜伽丘創作書信體小說《菲亞美達》(Fiammetta,1343一1344)時,擺脫了古典和神
話題材的套子,而開始描繪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作者把一個失戀的少女的內心世界的種種感
受:她的愛情和痛苦,幻想和希望等,都細膩地刻劃出來。這部作品被認為是歐洲文學中第
一次出現的“心理小說”。《菲索拉諾的仙女》(NinfaleFiesolano,1344—1346)是一部
長篇敘事詩,寫仙女和牧羊青年的戀愛悲劇,她因為追求愛情的幸福而遭到了懲罰。冷酷無
情、厲行禁慾主義的黛安娜女神把這一對情人變成了兩條河流,但是最後這兩條小河流到阿
諾河,又匯合在一起了。這篇長詩的一些精采片段,寫得清新、舒暢,是卜伽丘成就最高的
一部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