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好像有點暴力傾向。世界原本就是如此。攻擊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尤其是男人,力量就是生存的基礎,就是繁殖的保證。男人對武器的酷愛,完全出自基因的需要。
人天生都有暴力傾向,但只能以適當的方式爆發。兩口子吵架,砸一個茶杯很平常,砸一個電視損失就大了,儘管後者效果好一些,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撿一個便宜的砸,因為人都會權衡利害得失。閱讀戰爭故事,看法制新聞,打槍戰遊戲,聽搖滾,到足球場去暴吼,這些都是相當於砸一個茶杯的事。能量釋放了,人也就平和了。
這就是暴力美學的合理性。
蕭劍揚愛槍,槍就像他的命,人不離槍,槍不離人,如影隨形,就像古代的劍俠一樣,愛劍如命。
作者網名叫&ldo;獨孤手&rdo;。獨孤手‐‐獨孤劍‐‐蕭劍揚?他寫的時候心中也有大俠的影子?
不過這一點作者不承認。曾問過獨孤手,他說並不想寫得太金庸化,他追求的是海明威式的,冷靜,硬朗,含蓄,冰山只露一個角出來。
其實,這一點並不是太好把握,在我看來,他常常是寫著寫著,情不自禁地就會激動起來,結果把讀的人也搞得很激動。比如&ldo;筆桿連長&rdo;犧牲一節,我自己認為那是全書最精彩的情節之一,看到那裡,忍不住熱血奔湧,竟至潸然淚下,半天回不過神來。
看來,用什麼風格寫,也不是個絕對的問題。筆隨心動,情之所至,自然而然就會有神來之筆。
作者為什麼會有這個心呢?除了他是中國人以外,恐怕和身世有關。書的引子裡有一段話:
&ldo;我的外祖父被日本兵從天津漢沽的家中抓走。他當時是天津郊外漢沽火車站的鐵路職員,而真實的身份是抗日組織的地下聯絡員。幾天前他救護了兩名負傷的抗日戰士,一個漢奸告發了他。
幾年後,望眼欲穿的一家人才得知了外祖父最後的下落:他在被關押的東北某礦山組織了越獄。越獄成功了,他卻倒在了返回關內的風雪路上。&rdo;
開始我以為這是為了寫小說而設計的一個開頭,後來問了獨孤手,他說都是真的。
原來如此。他是個烈屬。
可以說,國恨家仇,凝聚在這本小說裡。
難怪讀起來氣很足。
前幾天古古找了個畫插圖的,畫了個樣稿來。蕭劍揚的形象畫得有點歐化,感覺是高大、硬朗那種型別。其實文字中的蕭劍揚並不給人強硬的感覺,很多時候,你感覺他像個孩子,那樣的單純、善良、樸實,又是那樣的靈巧,言語不多,甚至有點靦腆,讓人心痛。
但越是這樣,他的憤怒,他的射擊,他的流血,他的恐懼,他的復仇,他所有的戰鬥,才那樣地讓人牽腸掛肚,他射出的每一槍,撂倒的每一個鬼子,才那樣的令人快意。
後來作者找了一些老照片,供畫圖參考。我看其中一張照片上一個小戰士就很像蕭劍揚。照片是兩個中國軍人押著一個日本俘虜,俘虜蹲在地上,臉上仍有蠻橫之氣,兩個中國軍人則冷眼對著他。其中右邊一個小戰士,瘦削,清秀,怎麼看都覺得有種高貴的氣質,平靜,莊重,握槍的身姿特別協調,甚至有種優雅的感覺‐‐
他就是蕭劍揚!
不知這種味道畫不畫得出來。
蕭劍揚的酷,不是現在那些在臺上唱著情歌的小明星所能比的。
他的酷,有一種真正的力量。高貴來自於正義,為正義而戰的武器,就脫離了血腥而變得令人崇敬。
一個人,一桿槍,打鬼子。槍林彈雨之中,千鈞一髮之際,瞄到一個,撂倒一個,瞄到一個,撂倒一個,那是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