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眾聖時代,精靈紀元! (第2/3頁)
三百斤的微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大半個月的專案。
做出成為了第一代版本的初代簡陋精靈,雖然很僵硬,面板硬得像是木頭,卻具備了眼、耳、口、鼻。
他們把自己變成了這個初代精靈,也不再用意識波感應世界。
第一次傾聽到了世界的微妙聲音。
第一次嗅到了各種味道,發出了自己的吶喊聲,觀看到了世界的色彩!
“我們,成為了完人!”
他們知道,這是歷史性的節點!
新時代第七天。
他們不滿自己用口傳播聲音這種低效率的交流方式,開始創造了全新的基因傳遞技術:
基因儲存。
現代人類的程式碼用二進位制0和1,變成了所有的文字,數值,符號,圖片,聲音和影片,演繹了世界的所有資訊。
而他們開始嘗試用:基因四進位制語言,也進行了這方面的編譯,傳遞資訊。
又三天後。
他們又成功了。
這對精通基因編譯技術的他們來說,變成程式碼,簡直是水到渠成。
他們為自己的身體建造了最簡單的語言解碼器,他們的交流,已經是用手指對著對方輕輕一點,射入一條dna,對方透過解碼,就能傳遞畫面,電影,資訊。
輕輕一指就可以傳遞資訊。
這已經如同神話中的聖人。
而這種技術,即使是在體內建立有轉碼器輔助,也需要他們這些超級多元算力大腦的聖位,算力高,才能很快讀懂解析這些語言。
“這是聖位,才能擁有的能力!”他們交流。
這一刻,他們的基因儲存技術已經成熟,徹底超越了現代人類。
要知道,2017年,被譽為一代和二代基因編輯技術的奠基人,基因組學教父的喬治·丘奇,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將二進位制數字語言轉換成dna的四種鹼基語言,在大腸桿菌進行dna儲存,並且在繁衍了數十代後提取出來,重新組成一副馬匹奔跑的動畫。
當時,讓整個科學領域出現了巨大的震動和反響。
相比於矽,dna才是資料儲存的理想載體,一般物理儲存裝置使用壽命往往不到10年,dna則可將遺傳資訊完整儲存100年以上,耗能量只相當於閃盤的億分之一。
更誇張的是,1克dna將能儲存22億部高畫質電影。
而2019年,華為宣佈成立戰略研究院,其中就包含研究dna儲存技術。要藉助dna儲存突破超大儲存空間模型和編碼技術,打破容量牆。
2022年10月,也就是一個多月以前。
華夏的某個科研團隊,也在生物儲存技術上出現了突破,把10幅高畫質敦煌壁畫成功進行了 dna儲存。
而如今,他們這個生物科技文明,從開始研究基因儲存,僅僅只用了十天。
而這個儲蓄,必定是他們這個生物文明的必備基礎文字技術。
李卿注視著這一幕,心中驚歎:
“它們歷經破繭成蝶的緩衝期,又開始第二次文明爆發了。”
“終於開始脫離蠻荒時代,進入了資訊時代,各種離譜的、如同神話裡的生物技術,開始出現了。”
文字是文明發展之基礎,文獻讓一代代種群的智慧開始出現積累,讓後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人類用石板文獻記錄歷史,才有人類文明史的最初起源,上下五千餘年的記載。
地球用地層化石記錄歷史,才有生物演化史的最初記錄,前後四十六億年記載成為歷史的地層化石壁畫。
而眼前的文明,在體內的四進位制語言,在記錄歷史。
而這,僅僅是他們的開始。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