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第1/2頁)
田盛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嗣昌估摸了一下現在的形勢,韃子左翼軍已經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右翼軍一路,敵我力量已經此消彼長,明軍已經站了優勢,恐怕田羽再立新功,對主和之事產生影響,另外也有著搶功之意。因此又對陳新甲說:&ldo;不論盧象升生死,這宣大總督我看就免了罷,明日早朝,我會保舉陳大人接替盧象升為宣大總督,望陳大人不日南下,整頓兵卒,迅速恢復元氣。田羽也暫歸陳大人指揮,望陳大人以國家為重,不可浪戰,為國家保留一點家當。&rdo;
&ldo;多謝大人,新甲一定不負大人舉薦的一番厚意。&rdo;陳新甲一邊心中揣測著楊嗣昌的心思,一邊表著忠心。
楊嗣昌生怕陳新甲不瞭解自己的苦衷,又說:&ldo;這也是無奈之舉,天啟元年以來,國家屢次用兵,元氣損傷很大。現在流寇四處為禍,韃子四次劫掠關內,我們既要安內,又要攘外,但我們兵力有限,二者不可兼得。現今災荒頻仍,糧銀匱乏,不得不如此為之。攘外必先安內,待剿滅流寇,再打韃子不遲,雖滿朝臣工動輒含沙射影,交相攻訐,只好利在社稷,我何懼乎。&rdo;
&ldo;大人深謀遠慮,這份苦心自非那些自詡清流的虛談之輩所能明白。待日後大功一成,想必那些空談之輩必啞口無言。大人如此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國,新甲佩服萬分。&rdo;
&ldo;文弱但求心中無愧便是,那些烏鴉想這麼說,怎麼罵,隨他們去吧。&rdo;
正文 第七十四章 黨爭為禍(求收藏) 字數:2847
盧象升的死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東林黨的官員想著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打擊閹黨的氣焰,奪回朝中的話語權,因此紛紛上疏彈劾楊嗣昌。六月間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一職的時候,東林黨百般阻撓,最終仍是敗下陣來。楊嗣昌不僅如願當上兵部尚書,並且不久便成為大學士。這一次盧象升的死給了東林黨扳回局面的機會,東林黨如何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呢。
這次不僅東林黨的言官紛紛出馬,便是一些自詡無黨的清流也參與進來,矛頭直指楊嗣昌。尤其以左都御史劉宗周一疏言辭最為激烈:&ldo;楊嗣昌任兵部尚書以來,主張四面六隅之策,承諾三月剿滅流寇,現今已經半年,流寇不但未滅,而越演越烈,無絲毫應對之策。而今任憑東虜蹂躪京畿,攻城略地,殺人如刈草,莫無應對。今虜破昌平等大縣,殺宣大總督盧象升,亦是閣臣畏敵如虎,不敢應戰之果。現既不能克強敵,又不能扼守,坐視東虜劫掠,如入無人之境,溺職之罪當誅。&rdo;
只是楊嗣昌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總後臺是崇禎帝。雖然言官眾口一詞要治楊嗣昌之罪,但是崇禎卻是百般回護。如果承認楊嗣昌有罪,那不是代表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這一點怎麼能讓自認為聰敏過人的崇禎接受。因此東林黨的對手不是楊嗣昌,而是崇禎帝。和皇帝打官司,要是想贏豈不是開玩笑。
東林黨看到無法扳倒楊嗣昌,又轉變了方向,開始攻擊楊嗣昌主和之意。連兵部職方司主事趙光忭都不顧楊嗣昌的感受,上疏抨擊楊嗣昌:&ldo;自閣部和議一起,致邊備日弛,將士觀望,畏敵如虎,互相欺飾,致使東虜長驅直入,禍亂中原,因此請斬楊嗣昌以謝天下。&rdo;這個疏本又被崇禎置之不理。
而楊嗣昌丟擲的盧象升未必真死,可能畏罪潛逃,更是引起朝廷百官的憤慨,一個個慷慨陳詞,不少人引田羽疏本之語攻擊楊嗣昌。甚至有些人忍俊不住,在朝堂上與楊嗣昌開了全武行。看到下面扭成一團,崇禎帝不由大怒,將那幾個言官每人打了八十廷杖。
工科都給事中範淑泰人老體衰,八十廷杖打暈了幾回,被其他朝臣扶回家後,悲憤交加之下,再加上棍瘡破裂,沒有幾天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