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盛世 (第1/2頁)
尋找失落的愛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昭平二十五年。
這是姜韶華登基的第二十五個年頭,女帝陛下四十有一,正是盛年。朝堂裡的老臣基本都已告老,朝堂裡幾乎都是女帝陛下一手提攜起來的重臣。
新梁城在四年前建成,短短几年間吸納了數萬草原牧民,其中老弱婦孺佔了七成之多。順便也解決了歸梁城裡光棍太多的難題。
如今的新梁城裡,有韃靼族有高車族,有小部落的牧民,有大梁的百姓,甚至還有些殘餘的柔然族。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混居在一起難免有諸多問題。新梁城裡的鬥毆事件,多得令人難以想象。
盧郡守的手段也出乎眾人意料的狠辣果決。舉凡鬥毆者,皆要被下牢獄問罪,挑起事端之人皆被嚴懲。情節輕一些的或送去礦山做苦力,或送去挖河道。鬧出人命的,一律問斬。
亂世用重典,盛世中的新梁城,一樣需要嚴明凌厲的執政手段。盧郡守在短短几年內,將新梁城治理得頗有條理,糧食能自給自足,不再需要朝廷接濟。已是一等一的能臣了。
盧若華也因此聲名大振。
女帝陛下令人編纂名臣列傳,排在大梁名臣之首的是陳丞相,第二位的是馮尚書。至於第三位,則是在今年剛辭仕的蔡郡守。
說起蔡郡守,也是當世奇人。他是秀才出身,原本只是酈縣的師爺。在女帝陛下十歲那一年,酈縣的縣令被罷黜,勤勉的蔡師爺被南陽郡主破格提攜任用,後來還為蔡郡守謀了舉人功名,有了正經出身。再之後,做了十幾年的酈縣縣令,又做了十幾年的歸梁城郡守。
區區一個四品官,從未做過京官一直外放,卻名震大梁,在名臣列傳裡排到了第三,僅次於大梁丞相和戶部尚書。這也足以載入青史了。
排在第四位的大梁名臣,是威遠公左鋒。
威遠公其人,優缺點同樣顯著。戰功赫赫,卻也曾喝過兵血打過敗仗,為人桀驁不馴。女帝陛下敢重用左鋒,可以稱得上膽魄過人。
威遠公生平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趕上滅柔然的草原大戰。辭仕告老已經數年,每年歲末進宮赴宮宴,都要挺直胸膛厚著臉皮自薦,自稱廉頗未老,只要女帝陛下需要,他隨時可以披甲上陣。
女帝陛下對威遠公頗為寬容,耐心地聽滿頭白髮走路顫巍巍需要人攙扶的威遠公說完話,溫和笑道:“有威遠公坐鎮京城,朕才能踏實心安。打仗的事,交給年輕武將便是了。”
威遠公被女帝陛下哄幾句,也就樂呵呵地被兒孫被攙扶著回去了。
排在第五位的同樣是武將,是在三年前告老的靖國公範忠良。
靖國公執掌邊軍十數年,立下無數軍功,既有功勞也有苦勞。最令人稱道的,是靖國公當年站隊及時,從未因平王動搖立場,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援女帝陛下。
範貴太妃已經病逝,平王妃生了白淨可愛的郡主,平王雖然不懂事,對自己的寶貝閨女卻愛護得很。一家三口每日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靖國公致仕後回京養老,得了空閒也會去平王府。看著白胖活潑永遠停留在孩童年歲的平王,看著沒心沒肺粗枝大葉的平王妃,再看看眉眼如畫玉雪可愛的小郡主,靖國公欣然微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平王妃生了女兒,平王的血脈得以延續,又省去了最大的麻煩。
名臣傳記的第六位,是六十多歲的兵部尚書宋淵。
宋淵十五歲進南陽王府,二十歲時做了南陽王親衛統領。一直忠心耿耿地守護在女帝陛下身邊,是女帝陛下最忠誠的臣子。他沒有誇耀後世的絕頂戰功,可眾人都清楚,在女帝陛下心中,宋尚書才是武將第一人。
排在名臣第七位的,是數年前戰死在草原的於崇。
於崇為拖住柔然大軍,死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