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知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婦人感恩之情溢於言表。又言,可惜見不到那人一面,無法當面致謝。
阿誠忙安慰道,他已經於宮中見過,已向那人言謝。
顯而易見,老婦人所言之人便是龐秋沉。
老人又聊起京畿地方的災情,此次朝廷撥款賑災,安撫災民,又下令免去受災地方的勞役賦稅,按人口重新劃分田畝,趁著春忙,家家戶戶有了自己的田地熱情高漲,紛紛忙碌於春種之事。
廣大民眾對朝廷勤政仁厚,休息養民之措無不交口稱頌,感念皇恩潤澤,普濟四方。
溫惟這次出城上山,一路上親眼看到原本曠野不毛之地開始重新耕犁翻整,有的已經種上莊稼,抽出了綠油油的小苗。
比起原本的滿目狼藉,一片淒涼,此番景象讓人心生希冀,等到秋日裡,這裡便是大片大片金燦燦的麥田,風吹麥浪,耕耘希望。
一切都會好起來
老婦人一臉喜悅,眉飛色舞,笑的滿臉縱橫的皺紋都聚在一起。
來的路上,途經一露天茶舍歇腳時,溫惟聽幾個鄉里人閒嘮說,這裡來了一個外地商賈,聽說財力雄厚,富可敵國,傳得甚是邪乎。
除了朝廷下放的救災糧,他高買低賣,從別地收了糧食,不論成本,不計路途,只要是流民鄉眾一律放糧,價格要比一般糧店低了三成不止。
原本那些坐地起價,見利忘義的無良商家見勢頭不好,紛紛聚眾打壓,可是越打壓勢頭越盛。
聽說那商賈大放豪言——
他、人不死!糧不斷!
不僅如此,眼下正值農忙時節,各家各戶有朝廷分劃的田地,但手頭拮据早已窮的無入土良種。
那商賈二話沒說慷慨借糧,並與農戶達成協議,帶秋收之時,按當年實際收成只抽三成便可。
如此出力不得濟的賠本交易,農戶簡直不可置信,這世間竟然有如此不差錢之人,出於好奇紛紛打聽此人是誰,到時必定組織鄉里民眾到府上好生致謝。
後來聽人說,那人乃外地人士,身份隱匿,且長年不居於京都。
只知道在京畿之地有一家規模不小的糧行。
溫惟出於好奇,反正也難得空閒,辭別老婦人之後,帶著呼蘭阿誠,順道前去一探究竟。
原本想著路途不熟,要找到那地得費些功夫,結果一打聽,方圓幾裡鄉人對那糧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那地就在離京都不遠的一個鄉間鬧市區。因受災患影響,一條街其他鋪子都冷冷清清,慘澹經營。
遠遠望去,只有一家鋪子與眾不同,門前人聲鼎沸排起長龍。
走到近前,溫惟被擠得落不下腳,前來買糧的人絡繹不絕,幾個商隊源源不斷地將糧車駐於門前,十幾個夥計,一肩扛一粗布麻袋往來補給,乾的熱火朝天。
店前還支起幾口十印大鐵鍋,裡面盛著白花花的米粥,免費供應於往來的流民乞丐。
店內的夥計忙裡忙外,櫃檯上幾個記帳師父聽著夥計大聲報數,頭也不抬熟練的撥弄著手中的算珠,算珠上上下下發出噼裡啪啦清脆的碰撞聲。
雖然忙碌,但人人各司其職,店內事務有條不紊。
溫惟站在一旁,看著這個諾大的糧鋪,板牆上到處掛著各色頌德牌匾。
她不禁感慨,這大千世界,竟然有如此奇人……
趁京都城宵禁之前,三人輾轉回了玲瓏府,溫惟檢查了阿誠的箭術,作為初學者,勉強滿意。又讓呼蘭陪著阿誠練了會撞球。
晚飯阮媼與玉靈做了四菜一湯,幾個人吃這些足夠了。溫惟一向不拘小節,叫著他們一塊入桌,見溫莛知不在,阮媼幾人也就沒再推辭。
阮媼在飯席上笑的合不攏嘴,直誇溫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