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桌,眾皇子一桌,眾公主一桌。如怡立於一邊給太后佈菜,選了些清淡的菜餚,太后倒是吃得極為歡喜,笑得臉上皺紋深了幾許。一邊的皇后看著極為稱奇。太后何時如此喜怒露於表過。?就是待自個幾個兒媳,也只是平平。銘王見太后待如怡如此親切,抬眼去看如怡,只見她立於一旁溫婉如水,嘴角不覺翹了翹。新婦入門第二日,需得由新婦服侍家中祖輩用膳,故安王世子妃便立於皇后與安王妃身邊為二人佈菜,只由如怡一人伺候太后用膳。安王世子雖比銘王小四歲,去年已是納了世子妃。世子妃見太后待如怡比當初待自個要親厚幾層,卻因著那是太后孃家的姑娘,又是銘王王妃,故也只有豔羨,沒有半絲不忿與嫉妒。
幾位長輩用了膳離了席,早有宮女上了新的飯菜,世子妃請了如怡入了坐,方一同坐下用膳。那銘王卻是早早陪太后用了一點,取了團團圓圓之意,便賠罪告辭去前面陪皇上與二位皇叔了。如怡又想起這幾日只見到太后皇后與世子妃,其他後宮妃子都不得見,想起教習嬤嬤說來太后處請安,除了皇后,其他妃子非召是不夠品級進景華宮請安的。心中暗想這樣也好,不必有太多應酬。
“那白絹喜帕如何?”太后在外間放低了聲音問。銘王太妃面上含笑,躬身回太后,“母后不必掛心,已是落了紅。”
“那便好,那便好。”太后聽後點了點頭,甚是滿意。
三日歸寧之日,銘王府的車架儀仗所到之處,圍觀看熱鬧之百姓皆迴避兩旁下跪行禮,口呼,“銘王、銘王妃萬吉。”
碧水等人看了下,直嘆氣派。只見儀仗中鳴鑼開道者四人,執行龍紋幡、單龍團扇、直柄瑞草傘者各二人,執方扇,執孔雀扇者四人,執莊鍛扇者前後各四人,執鼓樂者二十人,執金香爐、金香盒等十二人,弓矢手前後各十人,另有儀衛十人,中間乃是銘王與銘王妃的十二抬大轎,左右佩刀侍衛各二十人。待到儀仗轎輿行過遠去,便有文人忍不住議論起來,“當日銘王迎親之時,場面之盛自不必說,那林侯府的送親隊伍,更是十里紅妝也難形容。”“是啊,當年今上為太子時大婚,也不過如此。”“當日迎親之時有幸遠遠地見了銘王一面,其超塵拔俗之氣度,京中怕是無人能及。”一邊議論一邊仍不願散去,都說等著看銘王回時依仗。
巳時不到,林府早有身著硃色新衣的小廝在街口侯著,遠遠地見了儀仗轎輿行來,趕忙回去報信,須臾,林侯爺領著族中子弟與前來吃流水席的客人來到了府前按尊卑站定,待到見了銘王與銘王妃轎輿早已下拜行禮,口呼,“銘王、銘王妃萬吉。”聽得銘王身邊的富公公傳了銘王的話讓眾人“免禮。”方謝了恩起了身。分立一旁讓銘王轎輿進府,此時大門內的影壁後已立滿了女眷,閒雜人等早已迴避,銘王與如怡下了轎也未移步仍舊立於轎前,老太太領著眾人下拜行禮之後,恭敬地道,“王爺請到府中稍作歇息再走不遲。”
“老太君有心了,本王送王妃至此便可,老太君陪王妃進去吧。”說著轉身,上轎,留了半副依仗在林侯府,離去。新娘子回門,本需夫婿相伴,只是以王爺身份之貴,多是隻送王妃到孃家府中,便回府了。
眾人皆跪拜相送,直至銘王轎輿遠去,那吃流水席的客人方被請去了前院,族中子弟則由林侯爺領著去了祠堂。話說這林侯府的流水席,在如怡成親當日足足從府中擺至府門,定是要擺上半月,較之上次三小姐成親足足多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