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痛失心腹 (第4/4頁)
使用者4142570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嗯,還是怪我疏忽了。”
“仔細算來,他也二十一歲了,多年輕的生命啊!”三郎感慨萬分,因為此時,他又想起了一個人——玲瓏。
小順子的墓地就在潞州城外西北角,安葬的那天,三郎最後一個離開。
“兄弟,你等著,我會奪回屬於我的一切,到時候,我要風風光光的把你安葬,我還要封你為王。”三郎對著墓碑起誓。
從那時候起,三郎開始了全面的奪權計劃,小順子的死,只是大唐天下千千萬萬個普通老百姓的一個縮影。
中宗的大唐已經不是貞觀年間的大唐了,許多老百姓已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加上安樂公主和韋后等人的賣官鬻爵,宗楚客、韋溫的排除異己,弄得天下雞犬不寧。三郎感覺,再也不能沉寂下去了,他要反擊,因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他決定依靠太平公主和相王的力量。
從實際意義上說,唐朝是兩京制,武皇駕崩,中宗繼位之後,基本上在長安臨朝聽政,原因很簡單,遷都洛陽是因為女人,那就是武則天,遷回長安也是因為一個女人,那就是韋后,韋后宗族都在長安。
可是從景龍元年起,關中地區因連續遭受旱、澇災害,發生嚴重饑荒。糧食奇缺,米價大漲,到708年末,每鬥米價值高達百錢,比貞觀、永徽時期上漲了二十餘倍。
為了緩解長安市內的糧食緊張狀況,朝廷從山東和江淮地區調運糧食供應首都。運糧的任務十分繁重,拖糧的牛十有八九勞累而死,仍無法滿足京師地區的糧食需要。
群臣請求李顯帶領宗室成員和朝中大臣暫時遷往東都,以減輕長安的糧食供應壓力。皇后韋氏出生於杜陵(今陝西長安),不願到東都居住,便指使巫師彭君卿造謠說:“今年皇上不宜東行。”李顯便信以為真。不久,又有人勸李顯暫往河南,李顯發怒說:“豈有逐糧天子?”
他的意思是天子不能為吃飯問題而輕易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