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聯的交涉機會,不簽約只有面臨一戰。但是當時的中國已經面臨全面崩潰的邊緣,哪裡還能在對外全面孤立,與內部分裂的狀態下,再來承擔與赤色法西斯決裂的壓力?假如簽約能夠讓中國享有統一與復興的機會,那麼十幾二十年之後,中國富強了,中國所遭到的一切的不平等待遇,都可以糾正過來,因為在國際社會之中,有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交涉基礎。臺灣是在馬關條約中,正式的割讓給日本,但是在中國戰勝日本之後,還是一樣的可以要回來。所以只要中國統一與強大,中國不怕外蒙古不歸心,也不用擔心大連旅順要不回來。因此,蔣介石在萬分無奈的狀況下,接受了雅爾達密約。盟國就這樣的出賣了中國,同時也伏下日本戰後免受懲罰、迅速復興的機會。在西方國家的戰略架構下,雅爾達密約鑄成了歷史大錯,蘇聯藉口僅以七天的對日作戰(不如說是參加劫掠),而將勢力深入北太平洋,迫使美國需要全力穩住日本,以圍堵蘇聯的擴張。
蔣介石面對盟國的狠毒,與蘇聯的兇殘,所經歷的煎熬與痛苦是無法形容的。而此時岡村寧次曾經與蔣介石聯絡,假如中國能夠放過日本與日軍,他願意為蔣介石效力,率領日軍對付赤色法西斯的侵略。雖然這個謀略蔣介石沒有採納,但是蔣也不能不對日本寬大,以留下必要時的&ldo;聯日製蘇&ldo; 活棋。這就是為什麼在開羅會議中,蔣介石曾經提出要戰後日本以實物負責對中國進行戰爭賠償的建議,但是在接受日本投降之後,卻宣佈&ldo;以德報怨&ldo;的政策。這種做法,不完全是基於寬大的道德情懷,更是有著非常嚴重的現實政治考慮因素。因為當時的中國,所面對的最大敵人,已經不是日本而是蘇聯。中國處在被盟國出賣,國土殘破與新的內戰危機狀況下,蔣介石有必要留一手來對付險惡不測的局面,所以只有放過日本。中國與盟國終於戰勝了日本法西斯政權,但是唯獨中國,卻要付上被蘇聯侵略的代價。中國這種輪番被侵略與出賣的悲痛歷史事實,只說明瞭一件事,在人類的歷史中,強權常越過正義的原則,而支配著弱國的命運。當時的中國,雖然是出力最大的戰勝國,卻在河山殘破、國力耗竭、內部分裂的狀態下[13],因此成為被盟國欺凌的物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