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檢討整個戰爭的歷史,日本就是在中國戰區上的戰略一敗再敗,導至國力的耗竭,以及戰力無法負擔戰略的需要,它最後才會走上全面潰敗的道路。對中國戰略上的失敗,才是日本整體作戰失敗的根本原因,至於戰場上的一些勝負,只是過程與外表的現象而已。而日本政府不敢承認這個事關歷史勝敗根本的事實,竟然把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設在戰場的表現,而不是戰略與政略的基本層面,日本這種膚淺的歷史觀察與見解,顯示它根本沒有足夠的遠見與能力,洞察歷史變化的根本關鍵,如何能對二十一世紀的風雲變化,做出正確的策略判斷?
日本人不肯承認整個侵華戰爭的錯誤與失敗,正可能是造成下一世紀,中日矛盾與衝突危機的新起點。
世界和中國自己,難道能夠這樣的扭曲與淡化中國全體軍民曾經在這場人類最為巨大與重大戰爭中,所做的貢獻與犧牲嗎?
無論國際現實的利益如何結合與發展,擔心中國復興與強大的錯誤心理,仍然潛伏在國際社會之中,拒絕承認中國的犧牲與貢獻,仍是世界歷史正義的盲點。有了這個盲點,圍堵中國的意識也就更為方便的滋生與運作。圍堵中國、分化與弱化中國的政策,不是國際強權今天才有的戰略鬥爭,而是遠在二次世界大戰之時,就已運作成形,現在如此,未來也不會減緩。
雖然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國,成王敗寇的歷史定律,可以支配事實與現狀,但是歷史事實仍然就是歷史事實,它的真相當然不能永遠的被隱藏下去。何況這個歷史的真相,就是所有中國人的血淚犧牲記錄,更是中國人歷史的光榮與貢獻。政治立場絕對不能成為扭曲抗日戰爭歷史真相的理由,要想日本人以史為鑑,中國人也得先放下政治立場,坦蕩蕩的面對歷史真相。
387 歷史的鑑戒是人類共同的資產
在中國的領土上,經過歷朝歷代,曾為了防衛國土而建造了長城的偉大建築,這是人類歷史上所罕見之浩大的國防工程,充分顯示出中國的防禦重於侵略之民族性。中國的長城直到如今還是令所有參觀的人,都感到肅然起敬。但是,事實上,歷史的長城,並沒有辦法保障中國不受敵人的侵略,而中國的軍民,曾經在抗日戰爭之中,以中國人的生命,築起一條又一條的禦敵防線,成為不屈不撓的血肉長城,這個讓中國境內每寸山河,都被血淚浸泡的歷史事實,以及中國人絕對不肯屈服的抵抗意志,就是中國人永遠不能被敵人消滅的關鍵所在,這些在中國境內無數的血肉長城歷史,應該永遠活在歷史的記憶之中,也活在所有的中國人心中。
雖然抗日的歷史事實,還有太多可以敘述的地方,但是本書在此不得不告一個段落。作者衷心的希望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知道,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重大犧牲與付出,是造成世界正義能夠戰勝法西斯侵略者的主要原因,這是中國人所有血淚結成的不朽榮耀,只要中國人能記得,國際強權就沒有辦法抹殺與淡化。
最後,本書引用蔣介石代表所有中國人,在「最後關頭」演說的內容,做為作者對於抗日戰爭歷史鑑戒的總結。
「苟吾人自暴自棄,而不能自立自強,則今日之友皆成為明日之敵。反之,吾人果能自立自強,則今日之敵未始不可成為明日之友。吾人丁此國難之際,惟有努力自助與自求而已。」
記住!無論是中國的敵人還是盟友,都曾經參與過侵略與出賣中國的歷史,中國唯有自立自強與團結復興,建立一個富強文明的國家,各國才會尊重中國的權利與地位,全世界也才能共享和平與繁榮。
「和平未到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但是一旦最後關頭來臨,中國將會絕對犧牲到底,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