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散記·我常記起的四種聲音——流水聲 汽笛聲 警報聲 避讓聲 (第2/2頁)
yhmyzs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有一兩次這消防車從身邊的公路上呼嘯而過,過兩天總可以聽到哪裡房子燒了的訊息。實際上也不奇怪,當時農村的房子幾乎都是外磚內木結構,特別是百年老屋,房間與廚房就是一方板壁隔開。稍有不慎,灶口的火星把柴草點著,隆隆黑煙就往上冒,這樣的情況出現,就只聽到從內跑出的人,大叫火燒屋了,接著只有過年能擂響的大鼓也被人胡亂用木柴之類打得咚咚作響,在遠處勞動的勞動力聽到鼓聲看到冒起的黑煙,不顧一切地趕往出事的地方,挑水桶的挑水桶,拿臉盆的拿臉盆,沒有人躲在後面,也沒有人想著去搶東西,只是一心想早點把火撲滅。很多時候等消防車到場,火差不多滅完了。當時只有大隊才有電話,再縣城到我們那鄉下最快沒半小時到不了。所以多是靠自己。
現在好多了,老屋已經拆得差不多了,基本上是單家獨棟,都是鋼筋水泥加磚頭,就是有火源也不容易燒著,所以民房這一塊很少與消防關聯。
只是有一兩次看到人家廚房的排氣扇冒出過黑煙,當然馬上就看到消防車到了,沒有出現大事。
所以每次聽到這警報聲,是不是因為出來及時,幾乎什麼事情都沒有,還有可能就是這些消防兵進行例行消防演練。聽多了,就習以為常了。
退休後,到宜春買房,有點瞎碰的味道。當時到宜春一下車,真的分不清東西南北。還好請同學帶路在城區轉了一圈,新城區,老城區,大樓盤,小偏角都瞭解了一個大概。當時的想法是區位離高鐵站近一點,交通方便一點,小區大一點,適合休閒散步,一定要是電梯房,省去爬樓之苦。當然還有關鍵一點要大致與口袋裡的錢相等。看了一圈後還是茫然。過了幾天再倒回來,當時出火車站就往高樓成片的地方走,問售樓人員,當然聽全部,信一半。與人閒聊,聽一句,聯想三句。說某小區很適合生活,小孩讀書也方便,特別是像你們這上了年紀的人,有個病痛也方便,旁邊就是市裡最大的醫院。
我知道他們說這話很有道理,只是自己一直沒有把這當一回事,在這之前,同學也這樣提醒過,現在才覺得這不得不算一個重要的選擇。靠醫院遠近,對慢性病來說,關係還不大,現在在這裡住下來了,有時坐公交,幾乎整車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都到醫院站下車,我現在住的這個區位,應該說比較偏的,附近也沒有看到大企業,但整天都是車來車往不停,後來發現進到醫院的車不少。起碼說明任何人想不與醫院打交道幾乎不可能。
還有一個常見到的現象,救護車也是不分白天黑夜發出避讓聲,不管紅綠燈呼嘯而過,真是救人勝過救火,現在住在這離全市最高檔的醫院附近,聽到這避讓聲也是常事,早一分鐘得到治療,也可能早一分鐘安全,看來這區位起碼也有這樣的好處。
現在儘管身體還硬朗,誰能說清下一秒的事情呢?正如有人說的,一覺醒來,是明天先到,還是意外先到,誰也說不清楚。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