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有重複十分鐘搞定!求月票!!! (第1/4頁)
拉姆雷克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這麼說絕對是誇張了。
不是說,雪魔一出現,隨便吐一口氣,就能讓冰河世紀降臨。沒那麼厲害,真要有這麼厲害,那現在還打個毛,直接投降輸一半算了。
但雪魔的的確確可以改變氣候,但範圍不會太大。
不過她可以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
有種時來天地皆同力的感覺。她可以影響一個地球的氣候,導致氣溫急劇下降,然後引起一連串的反應,然後導致地球進入冰期,當然這個時間不可能很短,最起碼以千年來計數,畢竟以泰坦的壽命,幾萬年都輕輕鬆鬆。千年來說,對它們也不算很長。
具體是怎麼樣的連鎖反應,那就很複雜了。(主要是我也沒想好)
但卻可以用全球變暖導致進入冰期的過程來類比下。
《自然》釋出了一篇文章,討論了大西洋洋流的變化情況。文章中還提到,格陵蘭島和北極的冰川融化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更大的氣候變化,從而進入小冰期。看到這種情況,可能很多人都會疑惑:一會兒說是全球變暖,一會兒又說是地球小冰河時期,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到底怎麼回事?是不是沒有明確的方向?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天氣一熱就說全球變暖,天氣一冷就說地球小冰河時期。那麼,有沒有一種合理的解釋呢?下面來詳細瞭解一下。地球變暖是一個確定的事實,有實際資料支援。近年來,全球變暖的趨勢愈發明顯。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48攝氏度,僅比歷史最高值低002攝氏度。人類已經達到了之前定義的15度氣候臨界點。2023年有厄爾尼諾現象,這導致全球氣溫暫時升高,並增加了極端天氣的發生。不過,從根本上說,全球變暖是主要原因。因此,2024年很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而且可能會比2023年更熱。
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資料,2024年前10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1991年至2020年的同期平均氣溫高出071攝氏度,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比2023年同期高了016攝氏度。
全球氣溫上升的趨勢很明顯,所以地球確實是在變暖。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極端天氣事件,比如高溫、強降雨和風暴等,變得越來越常見。雖然直接原因與大氣變化有關,但主要原因可能和全球變暖有關係。因此,全球變暖的發展趨勢其實是合理的。
《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再次表明了大西洋環流正在減弱。
考慮到其他因素,最重要的是討論了大西洋環流的問題。“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是全球重要海流的一部分,已經持續了數千年。這個環流將熱量和營養物質輸送到世界各地,特別是讓歐洲地區的氣候保持較為溫和的狀態。這份研究特別關注了冰川融化對這一環流的影響。研究表明,從2002年開始,格陵蘭島已經失去了大約5900億噸冰。這導致大西洋深層冷水和冷水面的向南流動減少,並且也削弱了墨西哥灣流。墨西哥灣流是溫暖的海水向北流動的主要通道。如果在氣候預測中考慮這些額外的融水影響,那麼這種迴圈可能會更快變弱。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全球氣溫上升2c,大西洋的翻轉環流可能會比70年前減弱約三分之一。這將對氣候和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並不是好事。
另外,考慮到冰融化的情況,在9月時也有類似的說法。由於冰蓋融化和降雨增加,大量淡水流入海洋,導致這個洋流發生了顯著變化。由於淡水比海水輕,它會在海洋表面停留,阻礙溫暖的洋流向下移動。當淡水和海水混合後,海水的鹽度降低,就無法下沉到深層。這樣,洋流的速度就會減慢,熱量的輸送也會停止,最終可能導致氣候變冷。這項研究的內容與此相似。比如: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