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塵緣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極北人跡罕至的苦寒之地豎新塔、立新城總不免耗時費力。
對於不善工事的遊牧部族來說,這等浩大工程的建設不說百年難得一見,恐是五百年、千年以降,都難有所聞。
是而建設新塔新城總不會是心血來潮之舉,自有特殊用意。
就像中州上任皇帝撒手人寰前,到底留下了數手挽救中州下坡頹勢的暗棋。
能被稱為聖汗的阿魯特與中州璟帝一般功過參半,生平在位之時走過可被咒罵一世的糊塗臭棋,卻非庸碌之輩、一無是處。
霸突魯城的建立是阿魯特所一力主張的,在他啟程回王帳前,通天塔已打好基礎,在路途中彌留之際,他仍不忘留下遺命定要完成兩項工事。
瓦剌東西中三庭上層在認識到聖汗遺命深意後,至少在此事上,可以說是拋開了相互間所有芥蒂,不遺餘力、不打折扣地在推動完成這兩大工程。
霸突魯城耗時三年完工,通天塔更是用了足足五年才得以建成!
由此不難看出,二者對於整個瓦剌而言是樁極為重要的戰略部署。
初時瓦剌官方將相關訊息控制在有限範圍裡,禁止隨意伸張。
在往後的十年光景裡,緩慢向瓦剌民眾傳遞出苦寒之地能磨鍊出真正勇士的言說,暗中引導著瓦剌青少壯年們不斷踏上征服極北之地的旅途,最終讓有所野望的瓦剌人都潛移默化地接受前往極北之地定能有所成之理念。
也是在近五年當中,瓦剌逐步湧現出越來越多可同中州一二流乃至頂尖江湖武者相較的勇士,通天塔與霸突魯城的效用逐漸顯現了出來。
時至今夕,於大多數瓦剌人而言,只依稀聽說自家勇士均出自神秘的極北之地,並不知曉具體詳情。
只有真正步入霸突魯城,到那通天塔中走上一遭,方能揭開其中奧秘。
冷魅與姜逸塵在離開牛山之後,便一直在追尋著瓦剌勇士的由來之因。
一路道聽途說,一路完善著竊取來的瓦剌身份,直至成為在編瓦剌兵士中的一員,爭取到了入駐霸突魯城的名額。
為了不顯得過於突兀,二人又花費了足足半月時光用以融入這個集自我閉關、相互切磋、對決爭勝為一體、類同中州書院與江湖門派雜糅形成的武藝學城當中。
將所見所識所交往人等對於霸突魯城與通天塔的認知、看法一點點拼湊成型。
霸突魯城常駐人口約為兩千之數。
當中足足有四分之三的人手是屬於維繫全城日常運轉與防護的特定輪崗人員。
這些輪崗人員會根據各自崗位需要在半年內完成一次完整交替。
他們的存在全然是服務於餘下五百來人。
那五百來人,即是透過各種大小選拔、或有過突出貢獻、抑或天賦異稟表現尤為惹眼被挑選而來者。
在霸突魯城中,這五百來人都有個統一稱呼——試煉勇士。
來到這勇士之城只是試煉的開始。
能夠在城中殺出重圍,斬獲挑戰通天塔的資格,至少透過了通天塔的“戰場試煉模式”,才可稱為勇士。
而若能挑戰透過通天塔十層“通天試煉模式”的六層,便會被授予“霸突魯”稱號,上戰場至少可握有統御千人之權!
雖還未踏入通天塔,但冷魅和姜逸塵已然能夠肯定在凌霄渡、在一線峽谷碰上的瓦剌勇士們之所以有豐富的對敵經驗、步步為營、反應迅捷,均是在進入這霸突魯城後,在步入通天塔後,在一次次如楊大信所言魔鬼訓練的實戰中艱辛磨礪出來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進入霸突魯城後的試煉絕非朝夕之功。
大多試煉勇士十六七歲至此,一待一練一熬,再一眨眼,三年五載便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