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太子監國 (第1/2頁)
不到黃河不死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家彥跪在崇禎面前:“啟奏皇上,據城外的可靠訊息,兩日前流賊的大軍已經離開京師,開赴山海關。”
“哦?”崇禎一愣,“王愛卿詳細奏來。”
由於現在皇城和宮城還處在流賊的重兵圍困之中,外城和內城全都是李自成的人馬。
在這種情況下,明軍軍情有一定延遲是必然的,崇禎也沒有怪他們。
“領兵帶隊的是李自成和劉宗敏,浩浩蕩蕩,據說有二三十萬人馬的樣子,前鋒部隊已經到了宣府,現在留守京城的是李巖率領的10萬流賊。”
崇禎聽了點了點頭,掐指一算,現在已經是陰曆4月中旬了,離他穿越過來快一個月了。
按照原來的歷史走向,山海關大戰馬上就要爆發了,也是為了朕的兩個便宜兒子朱慈炤和朱慈炯,朕必須得到山海關走一趟!
崇禎打定主以後,立即召集文武議事。
大明皇宮乾清宮。
文武百官很快到齊,崇禎坐在龍椅上。
崇禎當眾宣佈自即日起,16歲的太子朱慈烺開始監國,時間暫定一個月。
這一個月之內崇禎對外宣稱他要閉關修煉,任何人不得打擾,朝中之事,全部委託給太子,希望文武百官全力輔佐太子。
崇禎說完,看了看下面的百官,目光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掃過,從文官到武將,從兵部尚書王家彥,到兵部侍郎金鉉,再到那些投降過來的舊臣稱範文景,倪元璐,李邦華等等。
沒有一個說話的,也可能事出有些突然,群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說是議事,其實崇禎就是個人拍板決斷。
這在大明史上,自明太祖、成祖以來還是比較罕見的。
因為這就相當於直接把那內閣給否了。
意思是朕是皇上,朕一個人說了算。
因為有了前面的陳寅和光時亨分不清形勢,多了兩句嘴,混丟了腦袋,因此崇禎說完,能有十幾個吐息,文武百官沒有一個提出異議的。
少傾,
“臣等遵旨,臣等一定盡力報效朝廷,傾力輔佐太子,請陛下放心。”
在場的文武官員沒有一個差音,簡直就是異口同聲,一起跪倒一起說話,比演練幾遍的還整齊。
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個國家的一把手,朝堂上要決策某一件事,那就是一錘定音,絕對不允許有雜音。
這才是皇帝應該有的威嚴。
可不像那個朱由檢,沒有錢糧給兵馬發餉,跟內閣商議,皇上自己帶頭掏腰包捐款,輪到文武百官募捐的時候,全都耍起了肉頭陣。
有的是哭窮,有的是表演家裡窮,故意把發黴的糧食蔬菜拿來吃。
把皇上當猴耍,文官在朝堂上耍,邊疆的武將在疆場上耍,好端端的大明被耍的江山殆盡。
遷都之事,還有談判之事,皇上說了都不算,朝堂爭鬥熙熙攘攘,文官武將,東林大佬和太監廠公,紛紛擾擾,好像菜市場買菜一樣討價還價,爭論不休。
成何體統?!
今天這陣勢,連太監王承恩覺得都舒服,皇上好久沒有這樣的天威了!
君臣之道,三綱五常。
這些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皇權須獨斷,皇命不可違,龍鱗不可逆,這才是真正的朝堂,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承恩心中只念叨。
“父皇,兒臣有本上奏……”
東宮太子朱慈烺說著,在殿前跪下來。
“皇兒有何本章,平身奏來。”
“謝父皇。”朱慈烺磕了個頭,從地上站起來,“父皇只管閉關修煉,朝堂之事,皇兒覺得由王公公奏請父皇裁決為上,兒臣年幼,不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