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國際上對柴契爾夫人連任首相大唱讚歌的同時,也不時傳出一些不諧的雜音。例如,保守黨贏得大選後,在西歐社會民主黨內就引起了不同的反應。聯邦德國社會民主黨就表示了&ldo;失望&rdo;。它的一位不願表露身份的官員曾對記者說:&ldo;工黨沒有明確提出一種令人信服的抉擇,沒有使人看到團結與力量的氣象。這是工黨的失敗而不是柴契爾夫人的勝利。&rdo;
總之,柴契爾夫人在英國大選中的第二次勝利,對她本人的政治生涯確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沒有第三次連任,她那首相任期也已破了記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位&ldo;鐵娘子&rdo;已成為英國政壇上一個強有力的政治活動家,當是鐵定的事實。不過,她在本屆任期內領導政府工作中的專斷作風,卻是有增無已,有人抨擊這是反民主的,甚至斥責她遵行的是&ldo;半帝王式&rdo;的&ldo;一言堂&rdo;。
說來也有幾分道理。大選的勝利進一步強化了柴契爾夫人在保守黨內的權力。她如今大權在握,決心&ldo;新官上任三把火&rdo;了。
她燒的頭一把火,就是徹底重組她的內閣班子。在第一任期內,這位女首相雖然透過一次清洗和兩次改組,把內閣中的&ldo;反對派&rdo;人士清除出去,但她卻始終未能徹底控制住內閣。據說她曾私下埋怨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ldo;屠夫&rdo;,而僅僅學會了&ldo;剔肉&rdo;。如今她就要揮舞屠刀,遊刃有餘地大肆&ldo;剔肉&rdo;了。
頭一個遭&ldo;剔&rdo;的,就是1961年進入下院,歷任保守黨總督導員、北愛爾蘭事務大臣、國防大臣、上院議長和外交大臣等顯赫官職的弗朗西絲&iddot;皮姆。大選結束後的第二天,柴契爾首相便開門見山地對他說道:&ldo;弗朗西絲,我需要一位新的外交大臣。&rdo;皮姆就這樣被解除了外交大臣一職,無可奈何地被攆到了有名無實的後座議員席上。新內閣中的外交大臣改由原財政大臣傑弗裡&iddot;豪擔任。本來,皮姆曾經大力支援過柴契爾夫人,也給她幫了不少的忙,立過汗馬功勞。但此公卻一直反對柴契爾首相的貨幣主義經濟政策,又曾經傾向以和平方式解決馬島爭端,平時出言不遜,經常冒犯炙手可熱的女首相。例如,柴契爾夫人曾公開批評皮姆優柔寡斷,皮姆則不思改進,反而惡語相向,說:&ldo;不幸的是,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是一名下士,而不是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rdo;又例如,1983年大選勝利後,皮姆不僅不與正浸沉在大喜中的柴契爾夫人聲氣相求,反而公然宣稱,保守黨所取得的壓倒多數並不是什麼好事。言下之意是首相將不受制衡,更會獨斷獨行。這令柴契爾夫人大為惱怒,因而決心把這個不亢不卑、自恃勞苦功高而桀驁不馴的皮姆頭一個&ldo;剔&rdo;出內閣,去掉自己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傑弗裡&iddot;豪出任外交大臣後,他的遺缺(財政大臣一職)由奈傑爾&iddot;勞森接替。勞森曾任麥克米倫和霍姆兩位首相的演講稿撰稿人,後來又是希思首相的得力助手。1981年內閣改組,柴契爾夫人把他提拔為能源大臣,後又被任命為財政部傑弗裡&iddot;豪領導下的常務次官,主管金融事務。此人很有才幹,曾設計出&ldo;中期金融戰略&rdo;,頗為首相賞識。
原保守黨的副領袖、首相執政的元老重臣威廉&iddot;懷特洛被讓出內政大臣一職,改任上院議長。其遺缺由年輕人接任。從此,懷特洛也就逐漸遠離柴契爾夫人的權力中心。被柴契爾首相提拔起來接替懷特洛的年輕人是布里頓。此人最早原是一名律師,1974年進入下院。不久,他就被柴契爾夫人任命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