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於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金諾克如與柴契爾夫人相比,那就更是小巫之見大巫,不可同日而語了。同在1987年,柴契爾夫人的國際&ldo;造勢&rdo;,就比金諾克要輝煌、有力得多。&ldo;鐵娘子&rdo;牽挽三方,協調了英、法、德三國在消除歐洲中導問題上的立場。而同年3月28日柴契爾夫人訪蘇和隨後的訪美,都清晰地凸顯出她那&ldo;世界人物&rdo;的光圈。與柴契爾夫人在這一系列出訪所贏得的&ldo;滿分&rdo;相反,金諾克也曾去美國推銷他那&ldo;無核防務&rdo;,結果受到了冷遇,美國總統里根也僅&ldo;禮儀式地&rdo;接見了他半個小時。總之,1979年以來在國際舞臺上的成功表演,賦予了柴契爾夫人更為有利的條件,為她在即將到來的大選角逐中大吹了&ldo;東風&rdo;;相形之下,工黨領袖金諾克只能敬陪末座了。
在西方民主政治和經貿發展中,輿論傳媒一直起著不容低估的作用。柴契爾夫人自1979年執政以來,對新聞界始終十分重視。在第一屆首相任期內,她曾將英國的幾家大報(如《每日郵報》、《星期日快報》和《太陽報》等)編輯給女王提名,為他們晉升爵士封號。平時,&ldo;鐵娘子&rdo;也很注意與報界保持良好的關係。因此,在面臨大選的關鍵時刻,報業托拉斯和電影片道就都站到了現職首相一邊,給了她以最密切的配合。這一切,對柴契爾夫人贏得第三任首相大選的勝利,的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過緊鑼密鼓的對壘雙方的拼殺後,保守黨顯然雄踞上風,取得了民意測驗中的穩定優勢。1987年6月11日,英國大選結果揭曉:保守黨在下院的650席中奪取到了375席的多數,雖說比上次大選的1983年減少了43席,但還是一馬當先,獨佔鰲頭。
在大選結果揭曉的那天早晨,柴契爾夫人和她的丈夫丹尼斯雙雙出現在保守黨總部大樓的正面視窗。在窗外歡呼的人群的眾目睽睽下,喜出望外的&ldo;鐵娘子&rdo;從視窗伸出右臂,叉著3個手指,向歡呼雀躍的支援群眾致意,表示這是&ldo;第三次連任&rdo;。樓下群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ldo;又一個五年&rdo;的歡呼聲也如春雷滾滾,響遏行雲。
與柴契爾夫人歡慶勝利的同時,工黨領導人金諾克不得不承認自己業已敗北:工黨在這次大選中只拿到了229席。在好不容易熬到的五年一度(按:實際上英國大選日期都視形勢對執政黨是否有利而經常提前)的逐鹿中,又只好眼巴巴地屈居在野黨的地位了。不過話雖這麼說,工黨也不是毫無得分可言。他們在蘇格蘭和北方的其他地區卻獲得了顯著的進展:比起上一次(1983年)的大選,這次總算是個贏家,即多得了20席。金諾克在聊以自慰之餘,不無苦澀地表示,在英國南富北貧的&ldo;分裂鴻溝&rdo;顯得更深更大了。
在1987年的英國大選中,輸得最慘的當是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組成的聯盟,他們一共只獲得了22席,令兩黨領袖歐文和斯蒂爾大失所望,至為震驚。特別是社會民主黨的敗績在英國人眼中至為醒目。6年前,社會民主黨的&ldo;四大天王&rdo;歐文、威廉斯、詹金斯和羅傑斯剛從工黨中分裂而出時,曾經不可一世,大有氣壯山河、一主沉浮的氣概。那時,柴契爾首相的政局不穩,黨內派系傾軋,內部團結很成問題;而工黨剛剛在大選中遇挫,一蹶不振;那時,新生的社會民主黨與自由黨結成聯盟,使人耳目一新,認為他們作為一股代表&ldo;中間勢力&rdo;,有希望把保守黨中的左翼人士和工黨裡的右翼分子團結在自己的麾下,向英國幾百年來的兩黨並峙(先是託利黨和輝格黨,緊接著是保守黨和工黨)的一統天下,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