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柴契爾夫人上臺還不到一個月,就推出了第一個預算案,即1979年預算案。這個預算案在英國政壇上如同投下了一枚烈性炸彈,使各方震驚萬分。不僅工黨(這時已淪為在野黨)深表不安,就連保守黨內多數內閣大臣都不禁愕然,因為柴契爾夫人根本沒有把這個預算案拿到內閣會議上討論過,多數大臣是在議會中由財政大臣傑弗裡&iddot;豪公佈時才知道這一預算案內容的。其結果不難想像,它引起了威斯敏斯特宮大廳的一片混亂。前工黨政府財政大臣丹尼斯&iddot;希利挺身而起,在發言中猛烈抨擊這一預算案,稱它是&ldo;披著羊皮的母狼的預算案&rdo;。事後,他還憤慨萬分,指斥這一預算案匪夷所思,&ldo;把工黨政府積五年心血以降低通貨膨脹的成果毀於一旦&rdo;。其實,保守黨的這個預算案正是&ldo;新官上任&rdo;的頭把火。柴契爾夫人正是要以這個預算案為起點,力促&ldo;柴契爾式的革命&rdo;早日降生。
柴契爾政府的首要目標是控制通貨膨脹。柴契爾夫人榮登英國首相寶座時,英國的通脹率為11,三個月之後又增至13。她在輿論面前除把這歸咎於前工黨政府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正常借貸所引發的惡果外,也指出伊朗革命促使油價猋漲(高達30)對英國經濟的巨大破壞作用。
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柴契爾夫人在其執政的頭一年即1979年,就決定把貨幣發行量控制在11。第二年初,她又開始推行&ldo;中期金融戰略&rdo;,以求逐年降低貨幣的發行量,到1983‐1984年度,英國貨幣供應量降到了20年來的最低點。此外,柴契爾政府還提高銀行利率,緊縮政府開支。其中銀行利率從1979年的85提高到1980年至1983年的12左右;公共開支一下被砍掉了40億英鎊,除警察和軍隊的開支沒有削減外,住房、教育、能源、就業、交通、外援和實業等方面均遭大刀闊斧式的砍削。這還不算,女首相還撤銷了前工黨政府設立的3000多個計劃,關閉了不少諮詢監督機構,使政府部門的借款從197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4,降到1983~1984年度的15。
柴契爾政府在採取了上述一系列抑制通貨膨脹政策後,收到了預期的至佳效果:1980年的通脹率為219,1983年降至4,1984年又降到了3。英國經濟逐步走出了增長緩慢和通脹率高的低谷,開始呈現出健康攀升的良好勢頭。
柴契爾夫人極力主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幹預,為私有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為此,她按照約瑟夫所倡導的&ldo;真正&rdo;保守黨人的實用價值標準,認為國家幹預經濟過多乃是&ldo;社會主義&rdo;的表現,是&ldo;英國病&rdo;的根源。因此,她大力推行稅制改革。新政府於1979年出臺的第一個預算案,就將個人所得稅的基本稅率從33下調至30,最高稅率從83下調至60;9年之後的1988年,所得稅的基本稅率又進一步下調至25,最高稅率則降至40。企業稅則從52猛降至35。為了避免稅制改革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新政府增加了間接稅,提高了增值稅。與此同時,柴契爾政府還取消了物價管制委員會,縮小了國家企業委員會的權力,廢除了180多項限制經濟生活的陋規,以此來減少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幹預。
&ldo;柴契爾式的革命&rdo;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大力強化私有化政策。二戰後英國歷屆政府都受到凱因斯主義的影響,建立了龐大的國有企業。到1979年大選之後,英國擁有的國有企業工已超過了150萬人,投資佔全國總投資額的20,產值約佔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15。同私營企業相比,多數國有企業管理不善,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