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7年5月30日,英國《經濟學家》週刊曾以《約翰牛的世界》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該文寫道:
&ldo;柴契爾夫人比歐洲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都更有辦法使北大西洋聯盟的兩翼團結起來。
&ldo;40年來,由於國內問題的困擾,英國不斷地從世界事務中退卻,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最近。現在,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了。柴契爾夫人這位英國首相不僅自認為是一位世界人物(許多政治家都自以為是世界人物),實際上也的確是一位世界人物。&rdo;
柴契爾夫人曾先後來華訪問五次:
第一次是1977年,柴契爾夫人作為保守黨領袖曾來華訪問。當時她以蘇聯塔斯社譏稱的&ldo;鐵娘子&rdo;諢號而名下無虛,對東西方緩和持批評態度,並提出要對蘇聯領導人的新擴張主義保持高度警惕。中國政府熱情地接待了她。
第二次是1982年9月22日上午,柴契爾夫人在對日本進行了兩天訪問之後來到中國。這是第一位在位的英國女首相來中國訪問,中國政府熱情地接待了這位&ldo;鐵娘子&rdo;。
第三次是1984年12月18日晚,柴契爾首相在其第二任期間對北京進行了第二次訪問,參加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聯合宣告》的簽字儀式。她受到中國政府的隆重禮遇,並受到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接見。
第四次是1991年,當時柴契爾夫人已被趕下英國首相寶座,但她在英國政壇上的影響卻仍然是不能低估的。
第五次則是1995年3月28日,柴契爾夫人在離職五年之後,又對北京舊地重遊。這次她是應中國外交學會的邀請來華訪問的。在訪問期間,這位已是70高齡的女人雖然失去了往日大權在握的領袖風采,卻仍然予人以一種精明強悍的印象。中方給了她較高規格的接待。新聞媒體對她的來訪更是高度重視。這位老夫人對她1991年以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深表震驚。她說當她看到高樓林立、面貌一新的中國首都時都不太相信自己的雙眼,彷彿置身於另一世界似的。
8 一聲巨響‐‐總算安然無恙
1984年10月,英國保守黨年會在布萊頓的一家大飯店舉行,會期一週。
布萊頓是英國南部的一座沿海城市。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不愧是旅遊、度假的勝地。
10月11日晚,開過一天會之後柴契爾夫人還在燈下忙個不停:修改她那領袖演講稿,批閱政府檔案。助手們都跟著忙碌到了12日凌晨50分,任務完成後,就都紛紛回房休息去了,只留下首相一人苦伴孤燈。她是一位嚴於律己、工作勤奮的女政治家,開夜車、趕任務,對她來說已是司空見慣的家常便飯。
時間靜悄悄地流逝,一分、兩分……
12日凌晨2時54分,正當柴契爾夫人看完最後一頁檔案,正準備就寢時,一聲沉悶的巨響把布萊頓市的居民從睡夢中驚醒,也把柴契爾夫人的起居間震得搖搖欲墜。幾秒鐘的沉寂過後,緊接著又是持續了約莫一秒鐘的牆壁坍塌的轟隆聲。柴契爾夫人本能地意識到,這是一枚炸彈的爆炸。玻璃碎片從窗戶外邊傾瀉到了她那起居室的地毯上,紛紛揚揚,下雨般灑了一地。這時,她還驚魂甫定,以為是飯店外的炸彈引爆所致,而不知道爆炸就發生在自己的頭頂上。與她那起居室僅一牆之隔的浴室已被炸得一塌糊塗。丈夫丹尼斯從睡夢中驚醒,大驚失色地穿了件睡衣、光著腳板趕來看妻子是否無恙。待眼見為實後,丹尼斯先生才戰戰兢兢地回去穿衣著鞋。慌亂中他竟穿錯了鞋,原來另一隻鞋被當時也在大飯店投宿的美國大使普里斯外逃時給穿跑了。好在供電線路完好無損,柴契爾夫人及其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