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瑞那達,惟一的藉口是那裡的1000名美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因為早在入侵之前的一星期,駐紮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241名美國軍人被恐怖分子用汽車爆炸方式全部炸死。這對里根總統的權威和美國形象無疑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里根也就顧不得通知柴契爾政府而率先採取軍事行動了。
大洋彼岸的突然襲擊,使柴契爾夫人感到十分難堪。議會於25日下午召開了一次緊急辯論會。會上工黨影子內閣外交大臣痛斥柴契爾夫人是&ldo;里根的走狗&rdo;,還指責她說,現在&ldo;該是你下跪的時候了&rdo;。
當天下午,內閣又召開一次會議研討對策。柴契爾夫人顯得怨憤交集,她確信自己是被盟友出賣了。但在公開場合,柴契爾夫人對這場英美&ldo;特殊關係&rdo;的危機始終保持了冷靜與剋制的態度,話說得也很溫和得體,不失政治家的本色。&ldo;鐵娘子&rdo;在接受新聞界的採訪時,表示她接受這次美國出兵所帶來的後果,只是反對里根行政當局所採取的方式,因為任何國家都無權把軍隊開進另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表態是明智的,有利於鞏固她在國內和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並使英美在國際事務中那非同尋常的戰略夥伴關係不會蒙受太大的傷害。
畢竟,政治上成熟老練的瑪格麗特&iddot;柴契爾首相又從一次危機中挺過來了。
但是,1983年保守黨在大選中所取得的輝煌戰果,並沒有消除英國社會中的敵對與矛盾。再說,&ldo;英國病&rdo;即使治好了,也還有數不清的經濟和社會的&ldo;後遺症&rdo;。柴契爾夫人也充分意識到,在自己第二任中註定要更加緊張、更加疲勞,她不會有什麼休息片刻,她的意志力將再次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
3 強硬‐‐勝利的資本
&ldo;鐵娘子&rdo;的強硬作風和鋼鐵意志,在對抗與敉平1984年英國煤礦工人的大罷工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英國煤礦工人共計175萬人。英國煤礦工會在歷史上素以戰鬥性強而著稱,而礦工的鬥爭又經常能直接影響到國家政局的發展。1984年英國煤礦工人的大罷工,就其參加人數之多和延續時間之長來說,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當時的西方報刊曾把1984年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同本世紀上半葉最著名的礦工大罷工相對比,認為1926年的大罷工是世界性經濟大蕭條的前奏。人們也都記得,1974年煤炭工人大罷工曾促使愛德華&iddot;希思的保守黨政府辭職;1979年的罷工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卡拉漢的工黨政府倒臺。而1984年的煤礦工人大罷工,其聲勢和規模都大大超過了前兩次,柴契爾政府卻不僅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這一危機,而且在別人栽跟頭的考驗面前取得了勝利,在別人退避三舍的事件中反而搏浪前進,百折不撓。這位&ldo;鐵娘子&rdo;把挑戰和鬥爭作為堅定她意志的實戰鍛鍊,而實戰勝利後又大大增強了她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早在柴契爾夫人以輝煌勝利擊敗工黨等反對黨,再度入主唐寧街10號的時候,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將掀起猛烈的罷工風暴。在英國,罷工雖然年年有,但1984年的罷工卻極不尋常。早在1983年大選緊鑼密鼓地進行時刻,煤礦工會領導人阿瑟&iddot;斯卡吉爾就曾發出過明白無誤的威脅:&ldo;大選的結果是英國近百年來所遭遇的最大災難。&rdo;為了抗議&ldo;這樣一個女人&rdo;再次連任,他發誓要組織礦工的政治性罷工,來顯示工人的威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