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援。而此時,長安周邊可以用於機動作戰的兵力幾近抽空,實在無兵可派。
德宗只得安排神策軍將領劉德信,從駐京各將領家中臨時招募了三千多人,匆匆發給行裝,火速從京城出發,會同汴宋節度使李勉前往支援哥舒曜。
李希烈見到久攻襄城不下,所部士卒傷亡較大,便及時調整攻城策略,安排部屬從城外修築一道兩邊有牆、頂部有棚的甬道,企圖採取這種土工作業的方式,慢慢抵近城牆攻入城中。
唐軍見狀紛紛用箭射向修牆的淮西軍,淮西軍也派出火力支援隊向城內放箭,雙方矢如雨下,鬥了個旗鼓相當!
李勉與劉德信會合後,向德宗上了封奏疏,大意是李希烈此時重兵全部集結於襄城,許州城內幾近真空,如果襲擊許州,其必回師救援,那麼襄城之圍自然可解。
奏章還沒批下來,因襄城形勢危急,他便安排將領唐漢臣率領一萬餘人,與劉德信所部共同進擊許州。
兩人剛剛走出四十多里,朝廷使者飛奔而來,毫不客氣的斥責他們違詔行事,並責令他們按原定計劃攻打襄城。
兩人無故捱了一頓臭罵,既尷尬又委屈,只得狼狽調頭向襄城進發。因走的過於匆忙,沿途竟連斥候都沒有派出。
得到訊息的李希烈安排他的精銳騾軍,提前在唐軍前往襄城的必經之路滬澗(平頂山郟縣西四十餘里)設伏。
待劉德信他們進入埋伏圈,淮西軍伏兵四起,喊殺聲響徹天宇。士氣低迷的唐軍無力抵擋這些亡命之徒,被追殺的四散逃奔,好不容易湊集到的一萬三千餘人折損大半。
劉德信、唐漢臣率領殘部分別逃往汴州、汝州,淮西軍先頭部隊乘勝抄掠到了東都洛陽附近。李勉擔心東都有失,忙派大將李堅帶領四千餘人助守東都,李希烈出兵抄斷了李堅後路。汴宋軍自此一蹶不振,襄城形勢岌岌可危!
李勉作為河南戰區北路軍總指揮,對於戰場形勢完全可以像曹王李皋那樣隨機應變、敢於拍板,不能總是事事請示彙報。既然決心下了,先打也就是了;或者邊打邊報告、打完再報告都行。
而他卻在戰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上疏請示,請示了又不經朝廷批覆就貿然採取行動,直接導致劉德信、唐漢臣在一會兒前、一會後的疲於折騰中遇伏慘敗,招募到的有生力量損失大半,徹底喪失了戰場主動權。
李勉與李皋同為皇室宗親,在指揮作戰方面卻有云泥之別。
正所謂一將無能、害死三軍!襄城之危帶來的蝴蝶效應很快影響到了戰場全域性,誘發了後續一系列惡性事件!
:()大唐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