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眼見河南戰場形勢危急,德宗早把顏真卿是死是活置之於腦後。
他沒料到讓他一直抱有希望的、優秀的藩鎮節度使李希烈也會造反,因而在思想上、行動上都毫無準備。
朝廷的精兵猛將幾乎全部集中於魏州(今河北邯鄲大名)附近,與河朔諸雄對峙廝殺,根本無力脫身。河南戰場事關東都安危,滿朝文武中還有誰可與李希烈一戰?德宗在苦思冥想之下,最終敲定了兩名人選,哥舒曜與李皋!
這兩人大有來頭,哥舒曜是前隴右、河西節度使,一代名將哥舒翰之子,突騎施族,年幼門蔭從軍,曾跟隨李光弼征討過安祿山,有著將門虎子的優秀基因與難能可貴的實戰經驗!
至於李皋,則更是中唐時代堪稱英雄的傳奇人物!
他是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的玄孫,生於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趕上了盛世的尾巴,建中四年(783)恰好步入半百之年。
他歷任兵曹參軍、秘書少監、衡州(湖南衡陽)刺史、湖南觀察使(相當於小節度使)、江西節度使(治所在江西南昌)等職。在任期間不僅關心民生頗得人心,而且在軍事領域上也多有建樹,曾出兵征剿叛亂的湖南牙將王國良,單槍匹馬兵不血刃將其勸降。
他還善於識人用人,從行伍中提拔起來的王鍔、伊慎,後來都成了獨當一面的能臣。
選擇這樣兩位根正苗紅的優秀將領與李希烈對陣,勝負暫且不論,至少可以保證他們不會再背叛大唐!
元月二十一日,德宗詔令哥舒曜從鳳翔、邠寧、涇原、奉天、好畤軍府中抽調萬餘兵力征討李希烈,同時下令全國各道有兵出兵、有糧出糧,共同進擊淮西叛軍!
哥舒曜集結起隊伍東出長安,行至郟城時(河南平頂山郟縣),遭遇李希烈的前鋒將領陳利貞。哥舒曜率軍只一個衝鋒就將其擊潰,一個月後,又出兵收復汝州(河南平頂山),生擒偽刺史周晃,用實際行動有力證明了自己絕非浪得虛名!
李希烈眼見唐軍勢大,暫時回軍退保許州。同時,派將領封有麟控制鄧州(河南南陽鄧州縣),切斷從南陽西北進入藍田武關的交通線,致使江淮貢賦斷絕,商旅不通。
朝廷被迫另外開闢了上津山路(即湖北十堰鄖西縣上津古鎮),南方各地貢賦取道宣州(安徽宣城)、饒州(江西上饒鄱陽縣)、荊州,經武關(商洛)運至長安。
沿途修道路、置驛站,用以維繫南北交通之需。這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落在了時任江西節度使的曹王李皋身上。
為確保朝廷生命線的順暢無阻,李皋除徵調民夫施工修路外,還向沿途的淮西駐軍發起了進攻。
三月初,李皋在黃梅(湖北黃岡市黃梅縣)擊斬淮西軍將領韓霜,接著又揮軍攻克黃州(黃岡市黃岡區)。
淮西軍駐守於蔡山(長江邊上一小山,五十多米),這裡海拔雖然不高,但臨近江面、地勢險要,守軍又依山構築有許多堅固的城防工事,使其成為控制水路交通的一座要塞。若想在江面順利通行,必須把蔡山拿下!
李皋看到從陸路進攻難度太大,便使出疑兵之計,讓人放出風聲說自己要繞過蔡山,向西攻打由淮西軍佔據的蘄州(黃岡蘄春縣)。為了與此相印證,他親率水軍溯江而上。
蔡山守將擔心蘄州有失,只留下少數人駐守,帶領軍隊沿著江邊道路向蘄州方向疾進。
離開蔡山三百餘里後,李皋突然下令船隊調頭,轉攻蔡山。
在路上奔跑的淮西軍,速度再快也快不過順流直下的舟師,只能眼睜睜看著蔡山被佔。
拿下了蔡山,李皋再回過頭來一舉攻克蘄州。並委派得力將領伊慎、王鍔,分別擔任蘄州刺史、江州刺史(江西九江,蘄州下游),形成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