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都是身穿佛衣的僧尼。
開元二年(714年)正月,姚崇上奏:“能使蒼生安樂,即是福報;何必濫度奸人,壞了佛法。”
玄宗下令主管部門篩查不合格僧尼,清退了一萬兩千餘人;又下旨不準再新建佛寺,舊廟如需修繕,需經有關部門核實,再予批准。同時不準朝廷官員與僧人、尼姑、道士交往,嚴禁民間私自鑄造佛像、抄寫經文。
這事看著似乎不大,但卻關乎國家的賦稅收入與財政支出。修建寺廟勢必大興土木,大興土木勢必徵發勞役,把國家大量資源耗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其次是杜絕請託之風。申王李成義想把府上的錄事閻楚提升為參軍,玄宗痛快答應了他。姚崇、盧懷慎認為不妥,力勸玄宗把選任官員的事交由職能部門辦理,量才使用。不能因為是親戚故舊就壞了規矩,重蹈中宗時的覆轍。
玄宗採納了兩人意見,請託之風大為收斂。
五月初三,因年景不好,連年饑荒。玄宗在姚崇、盧懷慎的提議下,罷免了中宗時期設定的員外、試、檢校等編外官員。
這些人當年都是靠行賄送禮做的官,啥事不幹還要白白領取國家俸祿,免掉一點不冤。
黃門監魏知古,原本是名小吏,經姚崇推薦得以重用,最終官至宰相,與姚崇平級。姚崇打心裡輕視他,奏請玄宗讓魏知古兼任吏部尚書,主管東都洛陽官員選任,由吏部尚書宋璟接替魏知古。
這一舉措讓魏知古深感不滿,找茬想要報復姚崇。
姚崇兩個兒子都在東都任職,仗著老爸對魏知古有恩,多次託魏知古辦事,魏知古添油加醋的報告了玄宗。
一天,玄宗面色從容的與姚崇閒聊,貌似隨意的問:“你的孩子品行怎樣?現在在哪裡任職啊?”
姚崇反應極快,稍一思索就知道了怎麼回事,索性實話實說:“臣有三子,兩個在東都任職,為人慾望多且行為不太檢點。他們一定是求魏知古做了不該做的事,臣還沒來得及細問。”
玄宗本來認為姚崇會刻意隱瞞,見他如此實在,不禁面帶笑容的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姚崇答:“知古當年寒微,臣曾幫助過他。臣的兒子愚昧,認為知古一定會感恩於臣,所以才敢求他。”
姚崇應答的非常有水平,一句魏知古的壞話也沒說,卻又把髒水全潑到魏知古身上。玄宗認為姚崇沒有私心,反而鄙薄魏知古忘恩負義,將其貶為工部尚書。
其實與你所犯過失相比,領導更加看重的是你是否忠誠!姚崇因禍得福,愈發受到信任。
為了戒除奢靡風氣,七月初十,在姚崇、盧懷慎的提議下,玄宗先從自己嚴起,專門頒詔:“皇帝車輛、服飾,以及金銀玩物,由主管部門銷燬重鑄,供國家、軍隊使用。各類珠玉、錦繡在殿前焚燬。宮中后妃一律不得穿金戴銀。”
十三日,又詔令百官:“朝廷官員所穿衣帶、所用酒器、馬鐙等物品,三品以上可用玉飾,四品用金飾,五品用銀飾,五品以下不使準用。婦女服飾比照丈夫、兒子。原來的錦繡,准許染成黑色。從今日起,嚴禁採珠玉、織錦繡,違令者處以一百杖刑。”
開元三年(715年)三月,北方飛蝗成災。百姓不敢捕殺蝗蟲,只在田地旁焚香設祭,祈求上天護佑。
姚崇奏請玄宗,派御史深入各州縣,督導地方官員捕殺蝗蟲。
商議時,有人認為蝗蟲太多,殺不乾淨。玄宗也有些含糊。姚崇說:“現在蝗蟲遍佈北方,河南、河北的百姓都快跑光了,難道我們非要坐等蝗蟲把秧苗啃淨,也不過問嗎!即便是捕殺不絕,也總比養著它們強。”
盧懷慎與姚崇持不同意見,擔心殺蝗太多會傷了天地和氣。
姚崇急了,大聲說:“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