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趙書禮提出的這個軍事化管理工業可不是一時興起,這種類似於日本的整府指導型工業的模式,可是他深思了許久的,要論發展速度,它僅次於計劃工業。但同時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趙書禮可沒有自信能夠擁有蘇聯整府那樣的動員,組織和控制能力。而且也不太願意,因為那樣後遺症太多了。否則,大可以跟蘇聯一起搞搞五年計劃之類的,還能相互交流一下經驗,融融恰恰的大家都是工業強國了。
至於工業集團軍這個名稱,只不過是一個口號一個噱頭而已,是為了給這些人一個榮譽。
在把他們的工廠編入相應的集團軍後,趙書禮當即透過徐新六的計劃給他們下達了任務,當然名字叫做工業軍令。讓每個相應的工廠開始增添生產相關軍事物資的生產車間,儘管大多數工廠最後只謹慎的置辦了一個車間,但是趙書禮卻在今後的軍隊採購中,按照編號每個工廠都有份額,原因自然不是價格或者什麼。要說其實現在那幾個國營兵工廠還是可以滿足軍隊需求的,他之所以要給每個工廠都留些訂單,目的是為了保持他們的技術能力。要知道跟國營工廠相比,這些工廠的技術人員更多,只要稍加培訓,在加上不間斷的少量軍品來讓他們熟悉軍工生產,一旦戰爭爆發,即使短時間內他們的工廠無法擴大生產車間,那麼這些人也大可以暫時到生產能力過剩的國營廠工作,到時候採取三班倒完全可以再短時間內讓國營廠產量翻番。在加上一段時間後,各個民用廠轉產完成,這些工人可就完全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把這些工廠編入工業集團軍後,也不完全僅僅是鍛鍊了一批軍工人才,更重要的是,趙書禮可以以工業軍令的模式指導他們去進行有利於工業體系的生產。
比如當務之急就是讓他們打一場工業大會戰,會戰目標就是吃下蘇聯的工業計劃中,價值30億美元的機器裝置的市場份額。
七十八節 工業大會戰
利用蘇聯工業化的契機,來完成國內的重灌備製造業,這是趙書禮早都計劃成熟的想法。
現在終於到了實現的時候了,這次蘇聯人沒有從美國得到大批的裝置,後來只能轉向其他國家,德國得到了大頭,但是可惜的是蘇聯人在德國也遇到了高星橋的狙擊,從德國採購到的裝置,遠遠達不到自己的需求。但是英法哪裡的機器也無法滿足要求,日本的他們更是看不上。
於是很快他們找到了趙書禮整府,希望他們按照當年簽訂的協議,幫忙從美德等過採購蘇聯需要的裝置,蘇聯人還答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趙書禮按照協議要求他們把3成的份額留在塞北生產,蘇聯人藉口說當年的協議中提到,必須是塞北能生產出合格的讓蘇方滿意的產品,蘇方才會把其中3成份額交給趙書禮地盤上的企業來生產。
趙書禮隨即一口應道,沒有塞北生產不了得裝置,讓蘇方列出單子。
蘇方果然列出大批的單子,確實還是有不少中方這裡是無法滿足要求的,比如汽車,飛機等,自己的技術還不成熟呢,怎麼可能出口蘇聯。
但是這難不倒趙書禮,他早有打算。還記得他年前去美國嗎,不是跟大批的機床廠等各類美國公司簽訂了投資協議嗎,可是不久後的美國經濟危機了。在危機前,這些企業憧憬著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趙書禮大批包銷訂單的誘惑,紛紛給相關的工廠下訂單採購機器,要到中國設廠。更是有心急的,已經先一步到達塞北,購買辦廠的地皮,並且開始進行土木作業。結果到了地方發現這裡的條件讓他們相當意外,基礎設施、交通設施等等都還算不錯,政策法規也算是完善,尤其那條,如果本地找不到相關的法規來處理出現的糾紛的話,可以引用英法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的法律,但是必須經過十個以上的法官聯名贊成,並經過最高大法官的同意才能生效,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