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哭的Ca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書記載,長江以南地區約在公元1世紀,西南部地區約在公元9世紀都已經種植小麥。到明代《天工開物》(1637年)記載,小麥已經遍及全國,在糧食生產上佔有重要地位。[2]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在一個西周中期用於填埋垃圾的灰坑裡,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批碳化的小麥顆粒,雖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麥顆粒形狀依舊儲存完好。說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麥已經在國都鎬京周圍開始規模化種植,這個發現對“我國北方小麥開始廣泛種植是在漢代”的傳統觀點提出挑戰。小麥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中國最早發現小麥遺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樓蘭;在樓蘭的小河墓地也發現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麥。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帶的沙漠綠洲中,有著較充沛的水資源和高達40%的植被覆蓋率。那時水中有遊蕩的魚兒,林中有飛奔的動物,翠綠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適於耕種。在小環境裡有著相當不錯的生存土壤。但是唯一的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便是沙漠綠洲生態的脆弱性,一點點改變就會給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南方原先很少種麥,漢以後才逐漸向南推廣。《晉書·五行志》說:“元帝大興二年(公元319年),吳郡(今江蘇)、吳興(今浙江湖州)、東陽(今浙江東陽)無麥禾(這裡的禾是指稻說的),大飢。”可見四世紀初,麥在江浙一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此以後,又陸續得到推廣,主要是出於農民自己的傳播,有時王朝政府或地方官也曾督促推廣。南宋初年,北方人大批地遷移到長江中下游和福建、廣東等省。北方人習慣於吃麥,麥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麥價大漲,刺激了麥的生產。因此,麥的栽培迅速擴大開來。南宋莊季裕在他寫的《雞肋編》(十二世紀前期)中說:“此時一眼看去,連片的麥田,已經不亞於淮北。”這就是說,已經不亞於北方了。麥和稻的生長季節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後種麥,夏季收麥以後插秧,同一塊田一年可以兩熟。麥的推廣並不妨礙稻的栽培面積。北宋朱長文的《吳郡圖經續記》(1084年)就說:“吳中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割麥後種稻,一年兩熟,稻有早晚。”後來南宋陳旉(fū膚)《農書》(1149年)和王禎《農書》(1313年)所說的也是稻麥兩熟制。而且根據王禎《農書》的記載,南方對於種麥,已有相當技術水平,單位面積產量也比較高,並不比北方差。[3]小麥不但向南方推廣,同時北方也在發展。元以前就有這樣的農諺:“收麥如救火”。在生產工具方面唐代已使用麥釤(shàn扇,一種長形的鐮刀),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改進,創造了用麥籠、麥釤、麥綽(一種竹篾編成的抄麥器,形狀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邊裝有釤刃,當揮刃割麥穗時,麥穗自然落到綽裡)結合成為一整套的快速收麥器。它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麥籠安裝在下面有四個小輪的木架子上,用繩系在腰部拖著走。割麥人用釤割麥穗,麥穗跟著落向綽裡去,隨手把綽裡的麥往後倒到籠裡,籠裝滿了以後就拉到打麥場上。據王禎《農書》的記載:“一天可以收割十畝,比南方用鐮刀割,要快十倍。”如果不是種麥很多,是不會創造出這種快速收麥器的。[3]據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的估計來推算,當時小麥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5%多一點。這雖是一個粗略的估算,但已明白地可以看出,小麥在明代糧食作物中僅次於稻而居第二位。[3]人們常說的“麥”就是小麥,當然了還有其他麥類,比如說大麥、燕麥。古代歐洲人吃麥主要還是吃大麥,直到16世紀後被小麥代替。大麥在世界上主要做啤酒,這種世界級別飲料。世界大麥80%產量被化為啤酒,灌進人們肚子裡。1斤大麥大概可以做4~5斤啤酒。啤酒的獨特苦味也是加入啤酒花所造成的。中國從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瑪麗蘇重生記

瑪麗蘇重生記

遊戲 完結 56萬字
我在深鎮有一千套房

我在深鎮有一千套房

後悔沒讀書
關於我在深鎮有一千套房:我在深鎮有1000套房,欠了銀行五個億,每個月要還銀行265萬,每天都要努力的賺錢還債。“房東哥哥!我都沒錢吃飯了,你能不能不要催人家交房租嘛!等我找到工作了,有錢了就給你交房租了,可不可以嘛??”“房東哥哥,你能不能借我200塊錢吃飯嘛?我都餓了一天了。”“這跑車是你的嗎?”“對啊!我爸爸送我的生日禮物!房東哥哥,要不要我帶你兜兜風啊?”“你開著幾百萬的豪車,跟我說沒錢
遊戲 連載 49萬字
亡國公主:傾我一生的等待

亡國公主:傾我一生的等待

莫莫言
遊戲 完結 44萬字
黑下燈

黑下燈

攝氏0度
遊戲 完結 9萬字
鄰座的人

鄰座的人

莫再講
遊戲 完結 52萬字
一胎三寶兩個爹

一胎三寶兩個爹

誰知道呢
遊戲 完結 8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