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塊木頭
雕刻師物色到兩塊木頭,一塊上等佳木,一塊普通雜木。
雕刻師打算把佳木雕成一尊佛像,雜木用來燒火。
當動手雕刻時,佳木一個勁地叫痛,四處亂蹦,一點也不配合雕刻師,還弄壞了好幾把雕刀,雕刻師也流了很多血!
一氣之下,雕刻師把佳木扔進了灶間。
雕刻師試著向雜木動刀時,發現雜木很配合,也不叫痛,於是便把它雕面了一尊精美的佛像。
佛像後來被供奉在廟裡,受了千年的香火,竟昇天成仙了。
下面是雕刻師的讀書筆記:
論疾病
完整解釋這整段文字前,我想先就幾個概念進行一下簡單的普及,那就是“疾”、“病”、“症”以及這裡的“亂”字——
“疾”: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從大(人),從矢,像一個人腋下中箭,本義是受兵傷,且為外傷,後來泛指較輕微的疾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是這樣表述的:“析言之則病為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病為疾加”,非常明顯,小病(疾)不斷積累形成大病(病)。《韓非子·喻老》中也有這樣的記錄:“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病在腠理為疾,這個意思也非常明顯。所以,基本可以確定下來:一種病的初始階段即為“疾”。現在所謂的“亞健康”其實全部都是“疾”!特別是經過這次疫情考驗,我們所有人必須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接觸了病毒,有些人感染了,有些人卻完全沒事?!簡單粗暴地回答,我會這樣說:那些感染的人,他們已經是有疾之人,而那些沒有感染的人,他們才是健康的。
西醫發明出了“亞健康”這個詞,是一副非常好的安慰劑,它讓人產生一種“總體上還是健康的”美好感覺。當然,這並不是指責西醫有意麻痺世人,而是西醫體系中沒有“疾”、“病”、“症”的區別造成的。在中醫體系中,“疾”就是“病”,無非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癒,假以時日,就是重症甚至絕症。“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在西醫那裡,他們的許多治療,其實是在“養疾”,為什麼這麼說呢?比方說高血壓吧,他們會明確告訴你,你必須常年服藥,這病目前是治不好的,藥物只是維持,不讓你加重或延緩加重的速度與程度。而我想說的是,“養疾如養虎”,其危害程度不言而喻。
需要補充一點,在這個“疾”的層面上,西醫的體檢是完全無效的,所以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很多病人,前半年剛做過全面體檢,沒事,頂多亞健康,可隔了半年再次體檢,已經是癌症中晚期了。這樣的例子可不在少數,可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西醫的體檢,能夠檢測到的都是器官藏腑已經發生器質性病變,也就是有了形質變化,出現了有形有質的病時,他們的儀器才可以觀測到。而癌症的發生,最初就是一股受瘀的氣團,你讓儀器如何能夠發現呢。但是在中醫裡,癌症還只是一股氣團的時候(疾),不僅能夠有效診斷出來,而且透過疏通相應的經絡,就已經給你解決了,所以才說是“尚醫治未病”嘛。但是中醫也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因為中醫的診斷拿不出可量化的東西(比如資料,比如影象),所以很多病人寧可相信自身的感覺,也不相信中醫的話,實話說,當下中醫騙子猖獗,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信任關係。許多病人因此錯過了“治未病”的機會,我自己親眼見過幾個,也有再見不著的,比較痛心!關於這個,其實可以展開說說古法中醫裡“醫不叩門”的古訓,以後找到更合適的機會時再說吧。
“病”:這是個形聲字,疒形丙聲,本義在上古時期指的就是重病。如“病,疾加也。——《說文》、疾病外內皆埽。——《儀禮·既夕禮》。注:‘疾甚曰病’”。
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