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 狗 子 正 傳
一、
河,在這裡馬馬虎虎地轉了個大大的彎,就叫大肚河。
村,亂七八糟三三兩兩地蹲著一些房子在河邊,叫大肚村。
大肚河裡有三多:魚多,沙多,事故多。
大肚村裡有一怪人,叫小狗子,也有三多:沒娘,爹多,有三個;釣的魚多;好運氣多。
河與村之間的地帶,當地人叫隔灘。隔灘也有三多;遊人多,釣魚的,踏青的,野炊的……路多,國道穿過,山路的起點,水路的終點,水陸皆有;柳樹多,一律是垂楊,據說普通楊柳怎麼種也種不活在這裡。
這九多,都同小狗子沾親帶故,難分難解。說怪不怪。
說真卻真。
二、
大肚村有個千百年相傳的習俗:水中救了人之後,必成親。
因此,小狗子救了三個爹:大肚河砂石廠廠長;大肚村村長;大肚中學校長。
不過,小狗子從來沒想到要救個姐姐或妹妹,亦或是媽或老婆。當然,有女人落水也要救。
小狗子從小就只愛兩樣:釣魚與救人。
小學一畢業,他媽一病歸天,留下一間草房與他。
這一年,他在水中救了砂石廠廠長,叫過爹之後,廠長大發善心,供他讀完初中。
初中畢業那一晚上,村長喝醉了,落了水,小狗子救了他,又有了個爹。村長說:“孩子,我無錢供你讀書,就分間小耳房給你好了。”
也好,小狗子有了一間小耳房。
還是整日釣魚。
釣到9月1日開學那天,釣到一個大人物。
大肚中學校長落了水,又被小狗子救起。
有了第三個爹。
校長比前兩個爹更善心:“小狗子,我供你讀完高中。”
小狗子也爭氣,成績一直很好。
到高考前夕,他問校長:“爹,聽說大學裡沒有釣魚專業,俺不考了。”
“混帳,天下哪有釣魚專業,大學裡有水產專業,不是一樣嗎?”
“不,不一樣。我得走”
說完,就走,一卷鋪蓋,告別了火氣大發的第三個爹,回到第二個爹的小耳房。
照舊整日釣魚。
第一個爹來看他:“小狗子,到我砂石廠來幹吧!爹不會虧待你。”
“不,我喜歡釣魚。”
“人,不能釣一世的魚。”
“不。三爹(校長)說,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要做個釣魚狀元。”
“好了,好了。你做你的狀元,我不管,沒錢花時到我砂石廠找我。”
小狗子仍舊釣他的魚。
三、
狀元是有學問的,釣魚狀元同樣也有學問。
小狗子說幹就幹,向三個爹每人借了一百元,專用來購買釣魚書刊、訂閱魚類雜誌,添置釣魚用具。
有理論,有實踐。理論同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在釣魚上也適用,小狗子想。
日久,大肚河裡的魚也似乎同他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
哪裡魚多,哪裡魚大;哪裡早上鉤,哪裡白天釣,哪裡夜釣;哪時魚咬鉤馬上跑,哪裡魚從來不咬鉤,……諸如此類,小狗子夢中醒來,也能說個一清二楚。
至於生活,根本不在話下,除了種田,只要小狗子一出杆,一天三五斤魚跑不了,提到市場,二三十元錢少不了。
當然,救人還是大事,不管大魚咬鉤,還是魚已上鉤,一聽有人落水,他就奮不顧身下水救。
日久,小狗子的親戚可多了,上至奶奶、爺爺,下到弟弟、侄兒。足足一個加強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