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六爺,我明白,我全明白,你們的官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太沒見識。用你們的話說,叫坐井觀天。你們是一個語言生動、詞彙豐富的國家,可惜說的多做得少,士大夫愛發議論卻恥於實踐,坐井觀天,要克服這毛病,應多派人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這樣才能打破這暮氣沉沉的局面。&rdo;
提到自己的國家和朝政,恭王不想和赫德說多了,因為赫德雖為中國客卿,卻畢竟是外人,這中間有許多窒礙,是不足與外人說的。所以赫德說了半天,恭王都不搭腔。赫德見無法挽救淞滬路的命運,只好失望地走了。
但他一走,恭王不由又想起了赫德的話,恭王用赫德掌海關,國庫鎖鑰,盡付他人,此事頗遭物議。恭王心中未嘗不明白,在中國任客卿多年,赫德的那顆心究竟有多少放在任職的國家這邊?但有一條事實是不容抹去的,這就是赫德管理下的海關是目前朝廷人員最精簡效率又最高的衙門,在他的管理下,海關稅收較往年成倍地增加,幾年就增加了一番,無形中也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困難。不用赫德,朝中袞袞諸公又有誰懂海關業務且可代替他呢?何人能體會恭王借材異國的苦衷啊。
良謀畏清議洋務忌流言(3)
今天,赫德又來為鐵路作說客了,大清若修築鐵路,擅鐵路之長的英國廠主真不知有多高興,他們可攬下大筆訂單,從而發大財。但鐵路確關乎國計民生,眼下歐洲鐵路已四通八達,大清地大物博怎麼能沒有鐵路呢?看來士大夫信奉的一條金科玉律‐‐有利於洋人者必不利於中國一說是不可全信的。
第二天,李鴻章的信便到了,李鴻章在信中頭說鐵路尾說鐵路,且說淞滬路若不保,胥各莊鐵路更難開通,想船堅炮利嗎,無鐵不成無煤不行,大清的富強之道更不知要延宕到何年何月了。恭王一口氣讀完這信,不由又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四夷賓服
下午恭王去宮中,不想才到軍機處,便遇上了沈桂芬和寶鋆,接著,景廉和王文韶也到了。
沈桂芬也是道光丁未科的進士,與李鴻章、郭嵩燾是同年,眼下以禮部侍郎、軍機大臣兼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外交的實際責任。郭嵩燾的奏疏和日記已由李鴻章轉到了沈桂芬手中,眼下他一見恭王忙說:
&ldo;六爺,郭筠仙已有奏報來了。&rdo;
恭王說:&ldo;是嗎。&rdo;又默算了一下日子說:&ldo;這麼說,他已到倫敦了。&rdo;
沈桂芬又說:&ldo;他還有記述沿途見聞的日記,很有看頭的,就在我處呢。&rdo;
恭王平日就喜歡郭嵩燾的文筆,一聽日記忙說:&ldo;回頭我再看日記。&rdo;
正說著,有小蘇拉進來傳旨:上頭叫起。
此番御前會議,恭王計劃是打定主意要為鐵路而爭的‐‐面對淞滬路的拆與留,外間輿論洶洶,沈葆楨頂不住,終於打算拆了,他那關於善後事宜的奏報已報上來,中樞五大臣也傳閱了,但並未最後定奪。今天,恭王決心要為兩宮太后剖陳厲害,千方百計保住它。
五人魚貫進入乾清宮東暖閣,跪安後,慈禧皇太后發話,卻是先議郭嵩燾奏報到任情形及請補辦國書折。一聽是這題目,恭王面色凝重了……
這以前皇帝親政,大臣奏報到任情形之類奏疏,一般是不必拿到御前會議上討論的,往往由皇帝閱後,用硃筆批一句&ldo;知道了&rdo;便可發回內奏事處存檔。眼下皇帝尚在沖齡,離親政的日子遠著,兩宮太后垂簾,批閱這類奏章兩位太后也是劃圈子便了,但今天郭嵩燾這奏章卻有些特別‐&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