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福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人也是穆斯林,見鄂對伯克行禮,也哈著腰撫胸還禮,情緒稍微平靜了些,仔細打量了大家後,小聲告訴說:&ldo;清朝的隊伍打過來了,準噶爾大汗把人都拉走啦,說是要充軍,又說是要修築營圍子,大人孩子一個也不許留,婦女也不許留,連牲口都得帶上……&rdo;
這些話是真是假,鄂對伯克他們也無從把握。事實上,清軍出兵之後,達瓦齊比兔子跑得還要快。此刻他的主力早已退到伊犁那邊去了。在今天的伊犁昭蘇縣蘇木拜河東岸,有一座格登山,當年達瓦齊就把隊伍佈置在山上,憑藉臨水的峭壁安紮營寨,準備死守。兩路清軍按照計劃步步進逼,達瓦齊已經是三魂丟掉七魄,哪裡還顧得上大人孩子和牲口什麼的。不過,就小鎮的實際情況看,也不可能有別的原因。鄂對等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還是阿什默特實在:&ldo;管他人去了哪裡,咱先吃東西吧,我都餓得前心貼後背了,吃飽再說!&rdo;說著解開乾糧袋。
於是,大家找個避風的屋角,開啟各自的羊皮水壺,一口水一口饢地吞嚥起來,邊吃邊商量下一步怎麼走。
色提巴爾第伯克說:&ldo;兵荒馬亂的,人都跑光了,估計找到伊瑪木的希望微乎其微,莫如……&rdo;
&ldo;莫如什麼?莫如往回走?我知道你的心思,離開這麼幾天,想新娘子了不是?&rdo;阿什默特伯克說,&ldo;這個好理解啊,要是我,一步也離不開,那麼漂亮的新娘子,我才捨不得離開她哩!&rdo;
色提巴爾第伯克有點難為情,紅著臉想辯解兩句,可還沒開口,就被達吾提的祖先鄂對伯克打斷了:&ldo;我看這樣吧,大家都先回去,我一個人到伊犁碰碰運氣。&rdo;
在戰亂中尋找伊瑪木(2)
重情義而又不願連累朋友,是達吾提的祖先鄂對伯克最顯著的品性。他不想為了尋找自己的舅兄,讓大家跟著顛簸受累。另外,鄂對伯克心裡還有一個小九九:獨自上路目標可以小一些,萬一遇上合適的清軍隊伍,自己就跟隨隊伍參軍,把隊伍帶到南疆去!
大家都不大讚同鄂對伯克的意見。阿什默特伯克當即表示,如果鄂對堅持一個人去伊犁,他無論如何也要陪同到底。他學過武功,路上可以做鄂對的幫手!
這個理由聽起來好像合情合理。但是噶岱默特伯克站出來反對。他提議,還是大家一起去伊犁的好。他認為清朝出兵不會就在北疆罷休,遲早定會向南疆進發。眼下天山北麓到處是兵,大家越是分散就越不安全,既然已經走到今天,要回就該一起回,要走也該一起走。
最後大家還是按照噶岱默特伯克的主意,四個好友連夜又繼續上路,趁著月色,往伊犁方向打馬飛奔。大家在馬背上都默默唸叨:伊瑪木這時候會在哪兒呢?
以鄂對伯克對伊瑪木的瞭解,清軍這麼大的陣勢,他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伊瑪木曾經告訴過鄂對,他是在為清軍做事,所以到隊伍上去找伊瑪木,成功的把握性應該是最大的。畢竟在清軍裡面,維族人還是為數不多的。
可是,事情的結果並不像達吾提&iddot;買合蘇提的祖先鄂對伯克想像的那樣。越往北去,越接近戰場,路上越不好走,幾乎所有的路口都有哨兵在把守。四個人走走停停,進退兩難,等他們趕到伊犁的時候,已經到了六月底。清軍六月初十到二十四日,就完成了大規模的回撤,伊犁只留下了五百個官兵在那裡駐守。
鄂對伯克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在駐守伊犁的清軍兵士中,找到一個叫買買提的維族小夥子,透過買買提又串上了十幾個維族兵士,但他們中間誰也不認識伊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