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影視戲曲] 《楊家將》作者:劉蘭芳【完結】
簡介
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楊家將故事發生在人傑地靈的晉陽大地。
楊家將鬚眉巾幗,五代英烈、滿門豪氣。他們喋血沙場、捨身報國的感人事跡,千百年來眾口皆贊,世代爭頌,廣為流傳!
評書《楊家將》
王增義口述,劉蘭芳 王印權 整理
第 一 回 金鑾殿王苞動本
宋朝二帝太宗,名叫趙光義,駕坐東京汴梁,年號太平興國。
皇帝升殿,滿朝文武參王拜駕已畢,文東武西,排列兩廂。有丞相王苞王延齡奏本:北邊大遼天慶梁王耶律尚打來戰表,要和宋朝開兵打仗;又遞上邊關告急折報:遼國的元帥韓昌韓延壽,帶領兵馬已經大兵壓境,請朝廷火速派兵遣將,到前敵抗擊遼兵。
趙光義一聽,嚇了一跳。他知道來者不善。遼國天慶梁王既然發兵中原,那就是早有打算,一定兵精糧足。北國兵將都很勇猛,如果不派良將抵抗,江山難保。想到這兒,忙說:「眾位愛卿,哪位討旨領兵掛帥,殺退敵兵?」說完往兩邊觀看,半天沒人答言。他以為沒聽清楚,「眾位愛卿,何人領兵掛帥,去抵抗北國?」又看了看,還沒人答言。趙光義這時發火了:「眾家愛卿!常言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太平年間你們拿國家俸祿,受盡皇恩,怎麼到了慌亂年頭用人之際,卻無人出力?」文武官員你看我,我看你,還是沒人答話。
為什麼沒人討旨呢?是朝大空虛無有良將嗎?不是,宋朝實力很雄厚,文官足智多謀,武將驍勇善戰。丞相有王延齡、趙普,正卿侍郎呂蒙正;武將有鐵鞭王呼延贊、開國王曹斌、長勝王石延超、金刀令公楊繼業、東平王高懷德、平東王高懷亮、汝南王鄭印,還有八王千歲趙德芳、西宮國丈、掌朝太師潘仁美。
這麼多文官武將,為什麼不討旨領兵呢?原來是大家互相謙讓,僵住啦!就拿老令公楊繼業來說吧,一聽北國侵犯中原,緊握雙拳,虎目圓瞪,心想:好啊!韓昌,膽敢犯我國土?待我跨馬掄刀,叫你認識認識我楊無敵的厲害。剛想討旨,一扭臉,看見鐵鞭王呼延贊氣得鬚髮皆顫,牙關咬得咯咯直響,憋足了勁要上前敵去會北國兵將。令公想:呼王要討旨,我就別討了,最好叫呼王當元帥,我給他當先鋒,叫我的幾個兒子當戰將。我們兩家齊心合力,管叫韓昌軍馬大敗虧輸。故此,楊令公沒言語。呼延贊看看高懷德,高懷德正看楊繼業。呼王想:要講呼、楊、鄭、高我們四位的文韜武略,夠帥材的數楊令公。最好老令公掛帥,老高家出人當先鋒,我當個押糧運草官就挺好了。鄭王也看老令公。這幾家都僵住了,所以誰也沒討旨。
皇上一火,鐵鞭王呼延贊想保舉老令公掛帥,剛要張嘴,忽然有人答言:「萬歲,老臣願領兵,去北國平滅韓昌的賊兵。」皇上觀瞧:只見品級臺前跪倒一人,年齡在五十多歲,頭戴金翅相雕,身穿白緞子蟒袍,腰橫玉帶,大紅中衣,懷抱象牙笏板,頜下花白鬍鬚,此人正是西宮娘娘潘素蓉之父、掌朝太師、姓潘名洪字仁美。
皇上一看是國丈討旨,心想:別人不行,還是我老丈人給我分憂解難呀,太好了。
其實,潘仁美討旨可沒安什麼好心。他仗著女兒潘素蓉是西宮娘娘,在朝廷上欺天子,下壓群臣,非親不取、非財不用、飛揚跋扈、專權擋道。因為有八王趙德芳和老令公這些有功之臣在朝,他還不敢輕舉妄動。他恨透了那些老臣,一心想擴大自己的勢力,怎奈沒機可乘。今天皇上問到什麼人掛帥,潘仁美一想:這可是獨攬兵權的好機會。只要我掛了元帥,到邊關就可以跟北國合兵打進東京汴梁,再有我三個兒子相助,殺死趙德芳和那寫老臣,推倒宋王,和北國平分疆土,我也當幾天皇帝。富貴莫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