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樓醉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年……”何良燾似是想說什麼,但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
“走罷,我們去看看鍛鐵炮。”林海說著走出了鑄造車間,其實他這次來的主要目的還不是看鑄造的重炮,而是看鍛造的輕炮。
鍛造車間就設在新店溪旁,鍛鐵炮、鳥銃以及甲片都在這裡生產,目前驅動鍛錘的既有水力,也有畜力和人力。
相比起鑄造車間,鍛造車間就要嘈雜得多了,鍛錘擊打金屬的聲音此起彼伏,再加上光膀子掄大錘的鐵匠們在發力時還會偶爾嚎叫一聲,整個車間裡迴盪的都是刺耳的聲音。
除此之外,車間裡還散發著濃重的汗臭味,打鐵可是個重體力活,必須趁熱打不能停,要不怎麼說“天下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呢?
林海忍受著刺耳的嘈雜聲和刺鼻的汗味走進車間,除了那些正在鍛打鐵板的鍛錘之外,還有幾名鐵匠正在往加熱爐中紅熱的鐵塊上撒黃泥漿。
“這是在做什麼?”林海不解地問道。
“鐵塊取出鍛打之前,必須要淋上黃泥漿和草灰的混合物,之後再取出用鉗子夾住,反覆擊打一千多下,待冷卻後再回爐加熱,再淋上黃泥漿,重複以上過程七八次之後,打成的鐵板方可用於鑄炮。”
“之後再把鐵板繞著芯棒敲成鐵瓦,用四塊鐵瓦如筍殼一般左右重疊包覆,鍛打為一個鐵筒。打出多個鐵筒之後,再把末端燒紅,鍛打成整根炮管,最後還要對炮管反覆冷鍛,如此造出的鍛鐵炮才算是堪用的。”
“在鐵瓦鍛打成鐵筒,以及鐵筒鍛打成炮管的過程中,連線處都需要淋上帶草灰的黃泥漿,聽聞這是從燒瓷業學來的……”
何良燾說起造炮來就滔滔不絕,林海大致聽明白了這是一種鍛接劑,他其實大致知道明代鍛鐵炮的製造流程,但並未深入到這種細節上。
很多看似簡單的技術其實有很多細節上的門道,沒有實操經驗的人終究只是紙上談兵而已,這就是為什麼林海對於研究性專案比較謹慎的原因,公司現有的資源還很難往這方面投入。
“原來是這樣。”林海感到又漲知識了,接著又問,“光是鍛打鐵板就要敲打上萬次,這造好一門炮需要多長時間?”
何良燾指著一門正在打磨炮身的輕炮道:“就拿這個大威遠炮來說,十個人四十天時間差不多就造好了,如果用水力鍛錘的話,可以再少一些。”
大威遠炮身長二尺八寸,重量約兩百明斤,規模和古斯塔夫二世所用的3磅團屬炮相當,當然後者是鑄銅炮,因為正如鑄鐵炮一樣,歐洲在鍛鐵炮方面的技術也遠遠落後於明朝。
其實在冶鐵方面,中國古代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是遙遙領先於全球的,無論是生鐵冶鑄技術、生鐵柔化技術還是制鋼技術均是如此。
在鍛鐵炮方面,歐洲其實在中世紀晚期也有自己的鍛鐵炮,不過和明代筍殼結構的鍛鐵炮不同,歐洲的鍛鐵炮是木桶結構,簡單說就是用細長的鐵條鋪成一個圓筒,然後再用大量鐵箍加固。
這種鐵條一般也就一寸多到兩寸多寬,而明代鍛鐵炮的鐵瓦則寬達一尺四寸,而且層層相包鍛打為一個整體,最終基本是看不出鍛接痕跡的,很顯然氣密性和強度都遠在木桶結構的鍛鐵炮之上。
隨著顆粒火藥的普及,歐洲木桶結構的鍛鐵炮已經完全無法承受膛壓,再加上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最終就被淘汰了。
很長一段時間,歐洲的火炮全是鑄造,直到後來瑞典又搞出了皮炮,這玩意其實也還是木桶結構的鍛鐵炮。
相比起歐洲的鍛鐵炮,明代鍛鐵炮的效能卻堪稱優異,大威遠炮比起瑞典的3磅團屬炮重量更輕,成本更低,但彈重、藥量和射程卻都更強。
明軍甚至習慣於用雙倍裝藥的方式來發射,這本來只是火炮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