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第2/3頁)
[德]安東·約阿希姆斯塔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凌晨結束他第一天的工作。
克里斯塔&iddot;施洛德在筆記中對她在希特勒身邊的生活做出瞭如下結論,作為對一個女人生活的總結,這個結論聽起來並不令人愉快,她寫道:
&ldo;在15年的工作中,3年在最高衝鋒隊領導機關和經濟政策局,中間還在希特勒青年組織全國指導處幹過幾個星期,後在元首和帝國總理私人副官團幹了12年,這15年對我來講實際上是與文明和正常生活隔絕的15年,是一種處在森嚴壁壘下的生活,戰爭期間大本營裡的生活尤其如此。&rdo;
1941年8月30日她在東普魯土地區拉斯滕堡&ldo;狼穴&rdo;大本營寫給她的朋友約翰娜&iddot;努塞爾的信中說;
&ldo;這個地區崗哨林立,不得不連連出示證件,使人感到很不自由。我想,在這次進軍之後我要想方設法與我們這個圈子之外的那些生活樂觀的人們多往來,否則我將變得孤僻,失去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前一陣子我清醒地意識到了這種監禁式的與世隔絕的生活。我沿著鐵絲網漫步,不時路過崗哨,這時腦子裡便產生了一些想法,實際上不論我們在柏林、在山上,還是在旅行途中,我們總是活動在同一個狹窄的範圍內,進行同樣的迴圈。這種狀況孕育著很大的危險和可怕的心理衝突,人們嚮往外部世界,但當人們接觸到外部世界之後,卻又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人們已完全被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禁錮了,無法再習慣於這個圈子以外的生活……&rdo;
施洛德女士在她的筆記中還寫道:&ldo;屬於希特勒內圈的人常常被視為&l;受歡迎的人&r;,享受優待,然而我的私人生活的鬥爭特性卻是很差的,在戰爭結束時,第三帝國崩潰的情況下,以及後來在拘留所度過的3年裡,是多麼需要這種鬥爭特性啊!在沒有任何依靠的情況下,1945年4月20日晚上我與年長的同事約翰娜&iddot;沃爾夫一起告別了阿道夫&iddot;希特勒,奉命離開了柏林。今後的命運如何,我是不清楚的,毫無把握,我萬萬沒有料到過去的15年和擺在我面前的三年拘留生活給我的身體和精神造成了那麼大的負擔,以至於我始終都未能從中解脫出來。我的過去使我與別人拉開了很大距離,實際上早在還未成為過去的那個時候就已經是這樣了,只是現在更進了一步!&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