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歷史第二人 (第1/2頁)
一切以大橘為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月25日晚,演員、導演、製片人期待已久的閉幕式,也是頒獎典禮!
閉幕式紅毯可沒開幕式那麼熱鬧,因為受邀嘉賓都是劇組成員,而品牌方邀請的明星,和蹭紅毯的人,都插足不進來。
典禮依舊是在電影宮舉行,人雖然少了,但記者和重視程度只多不減,別的不說,從典禮的主持人是岡瑟爾就可見一斑。
這位是在德國甚至是德語範圍都家喻戶曉的主持人,主持的《iq大測試》《百萬富翁》等節目,都是街知巷聞的。
岡瑟爾先講述了自己擔當現場主持人的心態,“我必須按時到達,這是我的工作,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德國人的守時,就和地鐵一樣……”
遣詞造句很有趣,至少讓節目開始的氛圍是不錯的。
緊接著宣佈頒獎典禮的開始,這程式和其他電影節類同,硬要找區別,那就是柏林獎項比戛納更多。
前者官方主要單元+次要單元+場外單元,獎項超過六十個,且因為柏林電影節“求新,求年輕”的理念,每年還都有點變化。
先開始進行的是此單元的頒獎,也並非是所有單元獎項都有資格登上頒獎臺,許多場外單元沒牌面的。
比如柏林摩根郵報讀者評審團獎、arteko國際獎。
獎項從先到後的順序是最佳紀錄片、gwff獎、短片競賽單元、新生代兒童單元、新生代青年單元、奇遇單元等等,黃白遊都有些目不暇接。
稍稍進行一下解釋,兒童和青年兩個單元,並不是指代導演是兒童、青年,而是指電影主旨是探索這兩個人群的內心。
就好比本屆兒童水晶熊獎最佳影片的《甜如》,講述的就是十五歲原住民的故事。
“獎項太多了,我對獎這個單詞都快麻木了。”黃白遊感覺身體有些僵硬,不知道鏡頭什麼時掃到,稍微還是要注意點形象。
別覺得黃緊繃,他還算是鬆弛的,有的演員身體比石頭還僵硬。
“也是市場需求,[先叫好、再叫賣,賣座還在獎項後],一位新導演想要拿到更多的投資,以及斬獲更多票房,首作獲得知名電影節獎項是正路,歐洲三大是第五大道,只有這樣新人才有可能參與到全球電影發行系統裡面。”小丑的製片人說。
“要先出名……導演也不好做。”黃白遊點頭。
讓娜說,“這也意味著舞臺更多了,有才華的創作者一定會嶄露頭角。”
身為全球最著名的女導演之一,讓娜的目光著落點和普通人很不相同。
“戛納電影節雖然是歐洲三大,在獎項方面是最吝嗇的,但也是逐步增加,人需要認可,導演也需要認可來拉投資。”讓娜說。
幾人沒有針對這個話題繼續深入。回到正題,除了單元獎項,還有泰迪熊獎和指南針透視、全景圖觀眾獎項等這些不包括在單元內。
總之一個小時漫長度過,頒獎典禮才進展到主競賽單元!黃白遊也活動筋骨,幸虧武笑笑沒跟著來,否則依她好動的性子,肯定受不了。
“要來了。”黃白遊打起精神,在場所有人皆如此,包括電影宮內的記者們,次單元的獲獎者可以說“未來是你們的”,但現在是沒熱度的。
最佳影片金熊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主角獎、最佳劇本獎、最佳配角獎、傑出藝術貢獻獎,共七項八個獎。
主競賽單元除開金熊獎,其他都是銀熊獎,這一點前面也科普過,以上順序就是媒體和大眾關注高低的排序。
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今年最佳主角獎的排序是最高。
柏林電影節有一個領先威尼斯和戛納一個版本的地方是,在2021年開始,就取消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只有最佳主角,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