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非佔領卡達的時候,英國這個卡達名義上的宗主國果然如東非所預料的一樣選擇了視而不見。
而事實上,東非入侵卡達的過程和結果早就已經在周邊傳開,尤其是那些從卡達離開的第三方人員,主要是各國的商人和外交人員,包括英國在卡達的外交人員,在東非攻陷貝達之後,都十分默契的撤退到巴林等國家。
在此前,奧斯曼帝國在卡達其實也有一支小規模的駐軍,僅僅兩三百人,但是早在奧斯曼帝國和英國戰爭爆發後就回國了,所以東非入侵卡達的時候,島上並沒有其他國家的軍事人員存在。
所以說,東非吞併卡達的過程可謂波瀾不驚,但是,這並非卡達不重要,只要等東非在卡達的一系列軍事和戰略部署完成,東非將成為波斯灣地區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雖然東非本身就是世界大國,同時軍事實力強悍,加上之前擁有北部灣領地這個嵌入中東的楔子,所以在波斯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但是這種影響力卻不足以讓東非具有和英國,俄國一樣在波斯灣地區平起平坐的水平,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缺乏軍事上的威懾力。
這種軍事上的威懾力,就類似前世中東如果出現不利於美國人的局勢,只要將航母編隊開進波斯灣,就可以對波斯灣的大小國家形成一種強大的心理壓力,就比如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第五艦隊的航母數量直接增加到五艘。
換算到這個時代,最震懾人心的海軍大殺器就是戰列艦,但是第三艦隊卻沒有停靠戰列艦的大型母港,東非海軍在波斯灣的威懾力自然要下降一個層次。
而坐擁巴林等重要波斯灣海軍基地的英國人,就沒有這個煩惱,卡達半島補齊了東非這方面的短板。
雖然說戰列艦不一定完全代表著海軍的戰鬥,但是這個時代,只要不是孤陋寡的的國家,最認可的就是這種最強大的海軍戰艦。
就像前世,伊朗的導彈可以對美國航母造成威脅,但是航母的威懾力更能具象化,具有更大的威懾力。
而陸軍方面,之前俄國對中東的威懾力顯然也要大於東非,畢竟俄國直接和中東接壤,形成了一種泰山壓頂的氣勢。
當然,這種陸地方面的威懾力是要小於海軍的,尤其是對波斯灣沿岸國家,所以之前俄國在波斯灣的影響力雖然排在第二位,但是和英國的差距很大。
而東非和波斯灣隔著印度洋,最終對當地的威懾,還是要靠海軍起到主導作用。
……
時間轉眼來到1919年。
放在前世,這個時間段一戰都已經結束很久了,但是如今即便美國參戰後,歐洲大陸和中東依舊戰爭打的火熱。
在1918年下半年,同盟國和協約國各有勝負,因為美國的加入,英法穩住了西線的局勢,成功頂住了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攻勢。
但是在南線戰場,協約國的情況並不樂觀,尤其是奧匈帝國帶領下,同盟國陣營在巴爾幹半島和中東取得了一系列軍事勝利。
同盟國成功打通和進一步鞏固了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安納托利亞半島)之間的陸地通道,這樣一來柏林到巴格達的鐵路再次暢通,只要擊敗波斯灣沿岸的協約國聯軍,那波斯灣航線將重新恢復。
希臘和阿爾巴尼亞兩個國家,在1918年末,最終還是被擊潰,這使得協約國的勢力從巴爾幹半島上萎縮到地中海一線。
而在東非佔領卡達的同時,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聯軍也抵達了伊拉克,這極大振奮了奧斯曼帝國計程車氣。
這也意味著南線戰場的焦點轉入紅海沿岸和波斯灣沿岸的爭奪,而波斯灣的重要性對於目前同盟國來說,要遠超過紅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