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非也是趕上了好的時候,除了多極格局以外,還趕上了殖民主義的末班車,資本主義危機集中爆發期,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矛盾爆發等等,處在時代風口上,才是東非成功起飛的根本。
朗富爾特接著說道:“目前我國人口主要集中赤道周邊區域,包括中央(贊比西和剛果南部為主)和波西米亞工業區(辛巴威為主),東部沿海(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沿海為主)和西部沿海(安哥拉沿海為主),佔了全國人口的六成。”
“緊接著的人口集中區域分別是大湖區和南方,最後才是北方和西南等地區。”
“工業人口集中在全國的中南部高原和沿海地帶,以萊茵市為中心,在全國呈現多個經濟和工業核心區域。”
東非經濟發展的問題,一般表現為南北方向的不平衡,這也是四五期間重點發展大湖區的主要原因。
當然,從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經濟等因素綜合考慮,嚴格來說大湖區並不真的屬於北方,而是最靠近北方且有發展潛力的地方。
這也很好理解,就像前世遠東帝國的西部大開發一樣,實際上政府真正重視經濟領域開發的卻是關中和川渝地區。
東非作為一個國土面積龐大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上,肯定不能學習如今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那種各個地區雨露均霑的模式,也不能學習俄國那樣過於將資源集中到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少數幾個地區的模式。
歐洲各國經濟發達,且地域之間經濟相對平衡,但這是其歷史和政治等因素決定的。
就比如德國,德國雖然成為了統一國家,但是那些被德國統一的邦國和自由市權利依舊很大,加上德國地形制約,尤其是南部區域的盆地和河谷地帶,容易造成資源的集中,所以形成了慕尼黑,斯圖加特等區域經濟和工業中心。
而且歐洲的國家林立也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不管英國,法國還是德國等歐洲國家,其建設都以本國為核心。
這樣一來,歐洲的鐵路,公路和水網就形成了多套系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費,尤其是對歐洲這個整體而言更是如此。
尤其是各國的邊境區域,原本只需要一條鐵路或者公路,但是因為各個國家的不同戰略,可能就造成重複建設。
而沙皇俄國那種城市發展模式,顯然對東非更沒有學習價值,畢竟俄國除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周邊,還有烏克蘭東部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貧困的的農村地區。
發展十分不均衡,這也是俄國政府垮臺的一個重要原因,俄國確實發達和強大,但是這是建立在大部分地區和人口沒有獲益的情況下的,不僅沒有獲益,反而為了支撐工業發達地區的發展,還要對落後地區更進一步的抽骨吸髓。
現實情況下,俄國底層工人和農民幾乎都活不下去了,自然容易被工黨煽動。
所以說,東非雖然也集中發展大城市,但是其他地區也要能分上一口湯喝才是平衡之道。
而東非的多經濟核心就是如此,東非不僅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三大兩小”五個全國性工業地區,而且在統一大市場下,提高了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
朗富爾特說道:“從我國的戶籍人口分佈情況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統一大市場下的多個重點工業和市場聚集區。”
“就像一棵大樹和他生長出來的枝葉一樣,由政府主導下,我們建設了發達且高效的交通網路,以鐵路,公路和水路,三位一體形成全國經濟發展的總框架。”
“而依託這套全國性的發達交通系統,進而發展出如今‘三大兩小’的工業和經濟發展格局,從而在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這說明了目前我國人口分佈的總體合理性。”
所謂三大兩小,是東非政府內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