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遼一帶後,之所以還能持續吊打蠻夷鎮守邊疆,靠的可不是什麼鴛鴦鎮,三才陣之類的,而是靠著大量的輕型火炮。
人家戚家軍直接把大量輕型火炮搬上了馬車,玩炮車陣。
這種炮車陣擁有著機動性高、火力強、同時還能結陣防禦的優點,用來對付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蠻夷非常好用。
同樣的,遼東方向的東擄,他們在過去多年裡就吃多了明軍火器的苦頭後,也是一門心思發展火器,尤其是重炮。
東擄還學歐洲人,在重炮上安裝了野戰機動用的雙輪、四輪炮架,直接把長身管的重型加農炮(紅夷大炮)當野戰火炮用,最終成功的把幾十門重炮直接拉到了松錦前線。
等到\b松錦之戰的時候,明清雙方的火器裝備的效能雖然比同時代的歐洲同行們差了一點點,但是數量上一點都不少了。
雙方打起來可都是槍炮齊發的。
東擄依靠重炮,強行攻破了塔山、杏山兩城,為松錦之戰奠定了獲勝的基礎。
反觀明軍裡大量裝備的各種小口徑,短身管的輕型火炮,在這一場明清決戰中表現的幾乎毫無作用,而少量的紅夷大炮也只是用來被動守城,並沒能發揮決定性的成果。
到了崇禎末年,在火器運用上,實際上東擄已經大幅超過明軍了,再加上東擄原有的優勢騎兵、重甲步兵等,明軍抗擊東擄也就更加困難了。
說實話,能夠在東擄的優勢軍事壓力下,明軍還能在崇禎上吊自殺前力保山海關不失已經是很難得了。
不是明軍太渣,而是東擄有火炮……
好吧,這也是自欺欺人,堂堂一個玩了兩百多年各種火炮,連紅夷火炮都玩了幾十年的大明帝國,其火炮優勢竟然被東擄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就趕超了……說出去都丟臉。
羅志學是知道這年頭槍炮的重要性的,雖然他們如今只是一夥小反賊,但是誰說反賊就不能使用槍炮的?
羅志學可還指望著弄一批槍炮,回頭玩一波排隊槍斃呢。
孫成立他們這一夥人其實鎮守邊疆的時候,其實也是有使用火器的,比如三眼銃之類的他們都是用過的,不過後來調到內地剿賊,面對一群連刀劍長矛都沒多少的流賊,他們也就逐漸沒再使用槍炮了。
因為用槍炮打流賊有點大炮打蚊子的感覺,不是浪費,而是你打不著……人家流賊根本不和你面對面打,見著你就轉身跑了……誰還傻乎乎等你把火炮拉出來,把火槍拿出來列陣啊。
官兵帶著火器剿賊,追都追不上還說什麼剿賊啊!
其次孫成立他們之前使用的三眼銃這種東西吧,看似是個火器,但是明末邊軍騎兵之所以喜歡用這玩意,那是因為這東西開火之後還能當錘子用。
這玩意用來對付東擄比較好用。
因為東擄多重甲,對付他們用傳統的刀或長矛等銳利兵器效果都不太好,反而用一些重型武器直接進行錘擊效果還要更好一些。
但是流賊呢,他們連盔甲都沒多少,用刀、長矛、弓箭這些傳統武器反而更好用。
久而久之,孫成立他們乾脆是沒在是用三眼銃這些東西了,而是隻用傳統的刀、長矛、弓箭。
所以現在孫成立他們這一行人裡,是沒有火器的。
不過這並不妨礙羅志學想要弄火器部隊的決心。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羅志學沒有槍炮,甚至連打造槍炮的工匠都沒有。
別說打造槍炮的工匠了,就算是能修理刀劍長矛的普通鐵匠都沒有一個……
針對這個問題,羅志學也沒有其他太好的辦法,直接是派人去周邊村寨打聽,看看那裡有鐵匠。
還別說,鐵匠這種高階人才還真不好找的,伏牛山周邊的村寨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