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到處都一樣,都不能徒涉嗎?&rdo;劉伯承又認真地追問著。&ldo;淮河忽漲忽落,現在漲得很深。河邊老百姓說,從來沒人敢在這樣的季節涉水。&rdo;肖永銀作了進一步的回答。
劉伯承繼續細心周密地向肖永銀等提出一系列問題:&ldo;你們是不是親自偵察過?試過徒涉?親自找嚮導查了沒有?找過幾個老鄉?他們怎麼說的?能架橋嗎?&rdo;
肖永銀等旅的領導雖一一回答了他的所有提問,但他心裡仍然覺得不夠踏實,決定要先和野戰軍指揮部的人員渡過一部分去。
說著,劉怕承拄著一根長過身高的竹竿,帶著兩個手提馬燈的警衛員來到了渡口。他不要人攙扶,登上了一隻小舢板。小船頂風破浪向南劃去。岸邊的同志都向劉伯承投以敬仰、關懷的目光,默祝他安然、快速地抵達南岸。
已經是天將黎明的時刻,下弦月的微光緊緊跟著他的小船,北岸的人們一直看著他高大的身影在船邊擺動。忽然,從河心傳來了熟悉的呼喚聲:&ldo;能架橋呀!我試了許多地方,河水都不太深!&rdo;
這時岸邊的指戰員才明白,劉伯承原來是在親自測量水的深度。小舢板經過水淺之處,他還讓警衛員插上了標杆。
&ldo;告訴李參謀長,叫他堅決架橋!&rdo;劉伯承的命令繼續傳到北岸。他怕呼喊聽不清楚,又派人送來了親筆書寫的命令:&ldo;河水不深,流速甚緩,速告李參謀長可以架橋!&rdo;
李達在北岸正按劉伯承的命令佈置架橋,忽然,劉伯承又派人送來了信:&ldo;我親眼看見上游有人牽馬過河,證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轉告李參謀長,不要架橋了,叫部隊迅速徒涉!&rdo;
李達下達了部隊徒涉的命令。好多路縱隊,成千上萬的人馬,浩浩蕩蕩地從淮河上徒涉過去了。8月27日,劉鄧大軍終於戰勝了南征途中最後一個險關,進入了大別山區。人民解放戰爭的車輪,已經不可逆轉地開到蔣介石統治區來了。
第十四章戰略展開三回合
第一節立足生根
&ldo;劉司令員騎上了馬,鄧政委笑了。&rdo;
這是部隊勝利渡過淮河後,像閃電一樣在廣大指戰員中傳開的&ldo;新聞&rdo;。
沒有人去追索&ldo;新聞&rdo;的來源,但是,人們對於這兩句話,都在形象地、有聲有色地描繪著。不言而喻地理解這個時候&ldo;上馬&rdo;和&ldo;笑&rdo;意味著什麼。
在這用生命和鮮血開闢的大別山上,劉伯承和鄧小平相偕安步緩行,不時相互會心地看著,不斷重複著一句話:&ldo;蔣介石輸了他第三步棋囉!&rdo;
敵人潰逃或者隱匿了,群眾還沒敢露面。山野雖然還是茂林修竹,松杉蔽日,金桂和幽蘭飄香,桐果和木梓交映。但是,村鎮裡到處是房屋倒塌,沒有炊煙,也沒有雞犬之聲。偶爾在山澗石壁和廟宇、祠堂已經斑駁的牆上,看到當年紅軍、赤衛隊等書寫的標語:&ldo;蘇維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rdo;&ldo;鞏固蘇區&rdo;&ldo;打土豪,分田地&rdo;&ldo;沒收地主豪紳土地,分配給窮人耕種&rdo;。表明著這裡曾經有過的土地革命的崢嶸歲月。
曾在這塊土地上拼搏過的老紅軍,不由得引起了血淚的回憶。劉伯承對他們說:&ldo;這些都是階級父老兄弟用生命和鮮血留下的歷史印證,要把它們儲存下來,做為對子孫後代最珍貴的教科書。這是拿金子部買不到的!血債要用血來還!大家把仇恨變成戰鬥的力量。&rdo;說著,他就讓攝影記者儘可能拍攝下來。
經過幾天的宣傳動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