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1/3頁)
周汝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滿洲旗制共分八旗,各旗身份地位不盡相同,我們也必須稍加了解。這種身份地位的不同,是由一系列的歷史根源和發展而形成的。 最初,滿人由於出獵行圍(這是他們當時的主要生產和生活方式),每人出箭一支,每十人擇一人為之率領,維持隊次秩序,叫做&ot;牛錄額真&ot;。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清太祖)本著舊有的習俗,分編每三百人為一&ot;牛錄&ot;,設&ot;牛錄額真&ot;為長官(後用漢名,稱為&ot;佐領&ot;)。後來,以每五牛錄為一&ot;甲喇&ot;,設&ot;甲喇額真&ot;(後來的&ot;旗&ot;和&ot;都統&ot;)。這就是&ot;旗&ot;的雛型和基本編制。又由於行圍時隊形本來也有組織:中間為&ot;圍底&ot;,猶如中軍、大本營;左右分二&ot;圍肩&ot;,猶如左右翼;兩肩末端為&ot;烏圖哩&ot;,猶如所謂前哨;四處各有旗幟:中立黃纛(註:黃色在當時最為&ot;尊貴&ot;,代表封建統治政權。努爾哈赤以黃色旗為首旗,而李自成以白色旗為首旗,貶黃旗為末色,這是否也反映出封建性與革命性的區別,還是一種偶然現象,可備研討。),兩翼立紅、白二纛,翼尾立藍纛,以為標誌,便於指揮(註:見弘■《瑤華詩鈔》卷九《憶昔》詩原注。昭槤《嘯亭雜錄》所敘即據此入書。按此記載雖系稍晚的實況,但其為舊制之遺蹟則無可疑。八旗中的四色,次序是黃白紅藍,這是改定後的次序,在早期的時候,四色的次序與此不同,後來白旗升次,藍旗降次,才成為有清一朝的旗色定製。),--所以到萬曆三十四年(1606),努爾哈赤便將軍隊在上述基礎上正式編立了四旗制。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因人數日增(以滿人為主,也包括著蒙、漢、朝鮮、俄羅斯等各旗人),於是又由旗擴充為八旗。八旗的旗幟顏色分別法是上述四色整旗、外加以四種原色為地而圍以異色鑲邊的鑲旗。後來,又迭加增編&ot;蒙古旗&ot;和&ot;漢軍旗&ot;(註:漢軍旗編立最晚,原是滿人初得明朝大炮以後所編的炮兵隊;其後明朝變節將領率兵投降滿洲,亦編入漢軍旗。這和滿洲旗裡的漢姓人是絕然不同性質的兩回事。),原來的本部遂因區別上的需要而專稱為&ot;滿洲旗&ot;。實際是三類軍旗各八旗,共有二十四旗。
曹雪芹家所隸屬的,是滿洲正(&ot;整&ot;字簡寫體)白旗。 一般說來,非滿洲血統而隸屬於&ot;滿洲旗&ot;而又是&ot;正旗&ot;的,都是資格很老的&ot;舊人&ot;(註:參看下兩條注。),--這道理,看了上面的敘述就不言而喻,因為這種旗內都是歸旗極早的人家。這種人家,由於和滿洲的關係密切、歷史久遠,其生活習俗,都&ot;滿化&ot;得很深了,除了一兩點表面標誌之外,有時就猝然難以分辨了,--這種從遼東入關的老漢姓旗人,如果漸漸改用漢人的習俗,會被指斥為&ot;縱慾喪心&ot;的(註:乾隆時滿人舒坤批《隨園詩話》曾記:&ot;餘見漢軍蔣攸銛,本籍寶坻〔按當雲本遼東人,入關後居寶坻〕,其先人因田文鏡提拔,遂登仕版,……其家婦女纏足飲食日用,悉仿南人〔按指漢人〕,……內用尚書,例兼都統,以不識清文〔滿文〕辭。此尤縱慾喪心者也。&ot;即斥遼東老漢軍之改從漢俗,則其本皆滿俗可知。老包衣籍之曹家視老漢軍又過之遠甚。)
曹雪芹家,正是這樣的一戶&ot;老舊家&ot;。
瞭解了上一點,還必須瞭解曹雪芹是所謂&ot;上三旗包衣人&ot;或&ot;內務府包衣旗人&ot;。 上三旗是:廂(&ot;鑲&ot;字簡寫體)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八旗中的其餘五旗,相對地稱為&ot;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