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換言之,曹雪芹在敦氏弟兄等人心目中,首先是詩人,然後才是別的文學藝術家。
這點是有證明的。敦敏在曹雪芹生時的詩句說他:「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在他死後的詩句說他:「逝水不留詩客杳,登臨空憶酒徒非」。明以詩人待雪芹。敦誠就更強調了,他後來回憶和雪芹在宗學相會相交的原因之一就是「愛君詩筆有奇氣」;雪芹卒後,敦誠有一次和人聯句,追懷所有的亡友,一一加以列舉,在說明「諸君皆可述,我輩漫相評;宴集思疇昔,聯吟憶晦明」之後,其第一位列舉的就是「詩追李昌谷」的「曹芹圃」(按即雪芹);又有一次談到他自己寫作過一折《琵琶行》傳奇劇本,說明「諸君題跋不下數十家」之後,那首先列舉為例的又就是曹雪芹的詩句——我說的還不夠正確:其實是,在「數十家」題者之中,只舉了雪芹的這個獨特的例子。由此可見,雪芹這位詩人在敦誠評價中,是佔著何等的地位了!
為什麼敦誠這樣推許曹雪芹的詩呢?第一因為敦誠本人是詩人,懂得詩,所以能賞識曹雪芹的詩;第二因為曹雪芹的詩實在好,比敦誠自己的詩要高得多,所以不容敦誠不歡喜讚嘆,佩服傾倒。
八旗滿洲,入關不算太久,就出現了有相當造詣的詩人;經過雍正朝到乾隆朝,情形是愈了愈盛了。乾隆時期的詩壇上,通常以袁枚和沈德潛等為代表。這二人,一個是小有才而最喜標榜聲氣、追求聲色的一位時時失之於儇佻而又不能盡免於庸俗的紅塵熱客,是被人譏為「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翩然一隻雲間鶴,飛來飛去宰相衙」的假名士;一個是倚傍乾隆皇帝,想出大名,而終於得罪了皇帝、大受侮辱的御用文人,若比真正的詩人,還大有距離。餘者雖眾,但常為人稱道的卻是翰苑氣、學者氣、名士氣、才子氣很濃重的詩家佔了很大比例,夠得上稱為真正的詩人的也並不是很多。論真詩人,——人品高、詩品高的詩人,卻是在八旗滿洲當中湧現了。這原因,當然並非如王國維所說只是「以自然之眼觀物」的結果;而是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爭鬥異常殘酷,一部分受到政治迫害的人,在思想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們中間較為激昂坦率的,就抱定「螈蠑吐雲為龍乘,菱花背日笑葵傾」的認識,明白表示不向統治者投靠,不再為他服務;較為含蓄柔韌的,就口不言世事,專門以山川泉石、詩酒書畫為性命、為事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隱和逸士。總之,他們這些人,在封建社會所能產生的詩人中,人的流品和詩的流品都比袁、沈一班人要高出十倍。
上面提過,敦敏、敦誠的叔父恆仁,就是一位詩人,他們弟兄都曾從學於恆仁,所以詩是有家學承受的。以他們兄弟二人而論,性格不盡相同,所以詩風也隨之有異。敦敏為人似乎較為蘊藉沉潛,他的詩格是走唐人的路子,側重神味,多簡疏淡遠之致。敦誠則熱烈豪邁,近於開朗高明的型別,他的詩格是走宋人的路子,特別是受東坡的影響較大,才情要比敦敏為稍富,工力也很深厚。至於他的侷限,則是生活圈子不夠闊大,因而作品的內容不夠豐富,詩才到底仍感窘束,缺少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器局。
正因如此,敦誠才特別賞愛、佩服曹雪芹的詩。一則雪芹的性格和他更相近,詩路也是以宋為主,所以惺惺惜惺惺。二則雪芹詩才器局,比他大得多:己之所短、人之所長,相形之下,所以愈加欽佩。
曹雪芹的詩,也是有家學承受的。他祖父曹寅是康熙時期的一位大文學家,詩、詞、曲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那時候詩壇上人才輩出,百卉爭妍,曹寅以一個八旗少年,利用他的特殊條件,廣泛結識了當代的名輩詩家,飽聞緒論,盡情唱和,加以天分很高,又肯專精學習,所以能有成就,置之於偌多名詩人當中,不但毫不遜色,而且頗有出色過人之處,至為許多前輩們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