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噸。
然而,德國在擴軍備戰中遇到了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包括兵源和武器 裝備嚴重不足,缺乏足夠數量受過專業訓練的軍官等。因而直到 1939 年,它 在軍事上並沒有完全準備好對西方國家的戰爭,它的優勢在於較早地確定了
&ldo;總體戰&rdo;戰略和&ldo;閃擊戰&rdo;戰術,並在臨戰準備方面比西方國家先行了一 步。
進軍萊茵非軍事區
在打破凡爾賽條約軍事條款的同時,希特勒又著手收回德國對薩爾區和 萊茵非軍事區的主權來破壞凡爾賽體系。
凡爾賽條約規定薩爾區煤礦由法國開採,行政由國際聯盟代管,15 年後 進行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納粹黨上臺後,在薩爾區發展各種軍事組織,建 立&ldo;德意志陣線&rdo;,組織集會遊行,使用暴力、恐嚇等手段確保德國在公民 投票中獲勝。法國表示對公民投票不關心,英國、義大利則袖手旁觀。1935
年 1 月 13 日的公民投票結果,贊成薩爾區併入德國的人佔絕大多數。3 月 1 日,薩爾區正式併入德國。這個結果大大刺激了德國打破凡爾賽體系的信心。
1935 年 5 月 2 日,德國軍事部長勃洛姆貝格在希特勒授意下向三軍總司 令發出絕密指令,要他們準備實施代號為&ldo;訓練&rdo;的進軍萊茵區行動計劃。 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萊茵區為非軍事區。希特勒為了消除向外擴張的後顧 之憂,決心重新武裝萊茵區。1936 年 2 月,希特勒指示勃洛姆貝格正式命令 德國武裝部隊實施&ldo;訓練&rdo;計劃。3 月 7 日,德軍 19 個營和 12 個火炮連共 3 萬人,出其不意地開進萊茵區。由於當時德國的軍事力量弱於法國,外交部 長牛賴特以及勃洛姆貝格、沙赫特等人都主張推遲行動。對此,儘管希特勒 也心存疑慮,但還是決定行動,以此試探法國、英國等的態度,同時他也決 定萬一遇到法國抵抗時立即撤兵。在希特勒這個賭徒面前,法國畏懼不前, 英國也採取怙息態度,國聯儘管確認德國的行動侵犯了萊茵區非軍事化規 定,但也沒有採取實質性行動。希特勒在度過了他&ldo;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 刻&rdo;後,終於得逞了,他由此宣佈&ldo;凡爾賽和約的精神已經被摧毀&rdo;。此事 刺激了德國侵略者的野心,促使他們加快了對外擴張的步伐。
霍斯巴赫備忘錄和改組軍事領導機構
納粹政權對外擴張的目標是統治全世界,然而統治全世界的最終目標不 可能一蹴而就,從希特勒和納粹政權一系列書籍、指示、侵略方案和行動中, 可以把這個侵略擴張計劃概括為 3 個階段。
首先建立一個囊括中歐的&ldo;大德意志&rdo;作為核心,這主要包括奧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波蘭的但澤走廊等有大量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 其次是打敗法國和消滅蘇聯,奪取歐洲大陸的霸權,以此作為統治世界
的基礎。 第三,向海外擴張,戰勝英美兩國,稱雄全球。 一言蔽之,&ldo;先大陸,後海洋&rdo;。
在這一侵略擴張計劃中,首先利用民族問題侵佔中歐諸國,以初時相對 較弱的國力邁出對外擴張的第一步。而&ldo;先大陸後海洋&rdo;的步驟,既是一個 世紀以來德國容克和資產階級向外擴張的一種經驗總結,也是納粹德國所處 戰略地位的產物。希特勒要改變威廉二世首先同英法爭奪海外殖民地的海洋 政策,同時繼承和發展俾斯麥的大陸政策,把歐洲大陸作為德國首先要奪取
的&ldo;生存空間&rdo;。此外,當時德國被剝奪了全部殖民地,海外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