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h;‐摩同盟。 其實,威廉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想在摩洛哥糾葛上給實力較弱的法
國一點臉色看,再施以利益,誘使法國脫離英國而依從它;同時,又利用日 俄戰爭,俄軍陷入困局拉攏俄國,從而建立起以德國為中心的反英大陸聯盟。 初始,此舉確有成效。法國被逼得節節讓步,俄國因海軍在對馬海峽覆滅而 願意靠攏德國,簽訂了比約克條約。豈料,局勢急轉。英國跳出來撐了法國 的腰。倫敦警告:不許 6000 萬人的德國對 4000 萬人的法國進行戰爭威 脅。5 月 24 日,英法交換正式檔案,約定:如法遭到侵略,英就準備同法一 起採取必須採取的措施。俄國方面也因為美國從中斡旋而從戰爭中解脫,於
8 月簽訂了結束日俄戰爭的樸茨茅斯條約。比約克條約成了一紙空文。德國 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就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論,德國是難於應付戰爭局面的。威廉二世在 1905
年除夕給標洛的信中寫道:1906 年&ldo;進行戰爭是非常不利的&rdo;。因為:炮兵 和步兵都剛開始重新裝備;許多作戰工事和炮兵陣地尚未完成;社會民主黨 反戰,國內無法招兵。因此,他嚴令首相:&ldo;盡一切可能,無論如何要避免 作出戰爭決定&rdo;。面對英法俄的一致行動,德國只好軟了下來。威廉故伎重 演,罷免了總參謀長施裡芬,以此推卸了事。1906 年 1 月舉行馬德里條約參 加國會議,英、俄、美、意均站在法國一邊,德國除了奧匈有氣無力的支援 外,十分孤立。根據簽訂的阿耳黑西拉斯條約,法國仍保證其在摩洛哥的優 勢,德國一無所獲。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就這樣平息了。但德法在摩洛哥的沖 突並未結束。正像 1909 年接任帝國首相的貝特曼&iddot;霍爾維格(1856‐1921) 所說的:摩洛哥在我們與法國的關係上,&ldo;是一個繼續潰爛的創傷&rdo;。
阿耳黑西拉斯條約之後,德法都加緊向摩洛哥滲透和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
摩擦時有發生。儘管雙方於 1909 年 2 月又達成協議,協調它們在摩的利益, 但終是面和心不和,不久,又發生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